官到能清品自高
北宋年间有个殿中侍御史叫赵抃,为官清廉正直,不避权势,京师人称“铁面御史”。
这一年,赵抃解甲归田,带着一家老小告老还乡回兰溪。这一天,赵抃的亲戚朋友几乎都到码头接他。可是等了老半天,也不见有大船来。快到晌午时,江面上终于来了一只乌篷船,慢慢地靠了过来。赵抃的一个亲戚忙跑过去对船夫喊道:“哎,你怎么停的船,快快开走,等一下赵大人的船就要来了!”
话未说完,船里走出来一个老人,说道:“谁规定这里只能停赵大人的船了,百姓的小船就不能停了吗?”这位亲戚听声音有些耳熟,抬头一看,原来这老人正是赵抃,忙低头作揖道:“舅舅大人,我们在这等候多时了。”又问,“舅舅,你怎么不乘大船非要坐小船走呀?”
赵抃一瞪眼,说道:“谁规定我非得坐大船呀?!”这位外甥吐吐舌头答不上来,躲到人群后面去了。
亲戚朋友们都已迎上前来,拉手的拉手,作揖的作揖,磕头的磕头,热闹得很。行完礼后,纷纷上船准备为赵抃搬运行礼。赵抃扬扬手中的琴,又指指一直站在身边的那只白鹤,说道:“我的行李全在这了!”大家不信,非得到船舱里去看看,一看,真的什么都没有。
刚才叫舅舅的那个外甥又跑上前来问道:“舅舅,人家当官回来都有一箱箱的金银财宝带回来,你怎么就一把琴一只鹤呀?”赵抃捋捋下巴的白胡子,哈哈大笑,说:“琴虽木制,却能知人意,抚心曲;鹤虽鸟禽,却善解人情,辨是非呀!”
从此后,人们每天早上都可以看见在兰江边的城楼上有一个老人坐在那里抚曲弹唱,边上立着一只鹤。那琴声悦耳动听,在空旷的江面上传得很远很远,据说,这琴声善良的人听了要流泪,邪恶的人听了能清心呢!
赵抃死后,他的后裔为了纪念他的清正刚直,于明隆庆年间在兰溪的天福山南巅面向兰江建了一个告天台,至今仍保存完好。比喻为官清廉的成语“一琴一鹤”也随之流传开来了。(王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