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守护新闻的生命

春节过后的短短半个月时间,两则“新闻”引爆了舆论圈。一则是“上海女孩到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被一顿饭吓得急忙逃离”的网帖,另一则是关于“儿子濒死父亲却用低保金‘行乐痛快’、低保夫妇不顾儿子常年酣战牌桌”的报道。

不可否认,这两则消息确实达到了“惊爆眼球”的效果。但更让人讶异的是,这两则消息均是在人们尚处于惊讶、质疑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剧情反转”,最终被证实子虚乌有。虽被证伪,但消息本身传播范围之广、负面影响之坏,早已超出当事人的预料,更引发了社会的反思和诘问:我们的媒体怎么了?报道真实的新闻那么难吗?

在一个既要追求信息“短、平、快”,又要求信息“吸引人”的新媒体时代,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大多数情况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抛出最引人关注的信息,谁往往就能获得最广阔的生存空间。由此,不少人误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发布消息不用像传统媒体那样深入精细,更不必对事实的真实性要求太严。

此言差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真实,即使再快的传播速度、再广泛的传播力,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取灭亡。从客里空的“编造”新闻,到我们身边网络媒体的谣言四起,无不说明,失去真实,新闻将不是新闻,而是捕风捉影的谣言与子虚乌有的谎言。而编造谎言、传播谣言之人,也将受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惩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必须看到的是,在以上两则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不少传统媒体也偏听偏信,对网络上的信息不核实、不求证,无形中充当了虚假新闻传播的帮凶,对舆情发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传统媒体甚至发表了针对虚假新闻的评论,无形中助推了其恶劣影响。由此观之,加强舆论引导,新闻报道必须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时代在变,媒体报道手段也在更新换代,但新闻的本质与要求不会变。客观和真实,从来都是应当坚持的最根本原则。(赵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