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执纪审查中的统计监督
加强执纪审查统计分析,做好统计监督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各级纪检机关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何做好案件监督管理的统计分析工作,发挥统计监督作用为执纪审查服务,是摆在各级纪检机关面前的现实课题。
思想认识要深化
统计即是监督,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统计和监督的辩证关系,切实发挥统计分析准确判断和发现问题的指向功能,让数据说话、用数据说话,不断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深化认识,把统计监督放在加强专责监督的大局中思考谋划,不断拓展监督工作的内涵和职能,为推动实践“四种形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执纪审查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统计数据要转化
做好统计监督,数据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要注重把统计分析与监督检查职能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深入分析相关指标数据绝对量、相对量、增量及变量,把握工作变化,发现问题走向,努力将“死数据”转化为“活情况”。
着眼执行案件时限要求,发挥督促办理作用。定期对问题线索处置、立案审查、执纪审理等工作的办理时限进行统计,对超期未结的案件进行督促办理,对贯彻落实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并予以通报。比如,通过统计在办案件情况,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办案安全相关报告制度,强化动态管控;通过汇总案件办理时限情况,对即将超出时限的案件进行提醒,引导快查快结,及时移交。
着眼促进协作配合,发挥规范管理作用。加强与纪检监察室、审理室等部门协作配合,督促其在线索处置、立案、审理、处分等环节结束后,及时向案件监督管理室备案,并规范办案文书及重要办案措施审批文书的格式,加强程序监督,促进各部门依纪依规办案。
着眼典型案例剖析,发挥综合应用效应。利用执纪审查数据平台,对一个时期以来违规违纪典型案件发生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趋势、地域特点等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及制度漏洞,督促被监督地区和单位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行为发生。注重定量分析,运用对比、结构、因素等分析方法对案件数据作数量分析;注重形势分析,梳理总结不同时期的案件特点和发案趋势,及时判断和掌握监督重点,提升统计监督的应用价值。
保障措施要细化
要坚持质量为先,严把数据审核关。建立分级管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执纪审查统计资料审核责任制,严格报送程序,严把质量关口,确保统计内容不重不漏、数据准确可靠。要完善信息系统,提高统计效率。依托执纪审查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利用大数据,实现数据录入、分类、核查、跟踪、查询、上报等功能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要健全完善制度,规范统计管理。建立健全诸如加强执纪审查统计分析工作、统计情况通报、统计工作考核、案件数据及资料查询使用等规章制度,形成依制度服务、靠制度管理、按制度监督的工作局面。(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