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科学决策的基础与前提。在我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调查研究都是一项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既是坚定不移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保证,更是助力干部迅速成长、登高望远的重要途径。
近些年,在党中央的率先垂范和引领带动下,各级领导干部越来越重视调查研究,为我们党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掌握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凝聚了坚实的力量。但也应当看到,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不重视调查研究,认为都是“花架子”;走访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缺乏对基层现状与变化的敏锐观察,对群众的诉求、发展的困境、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思考研究与及时应对,只满足于凭经验办事,停留在简单依靠文献材料甚至拍脑袋决策的层面。
搞好调查研究,才能获得最直观、最准确的信息,掌握发展最现实、群众最迫切、改革最急需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是一个不断接近现实、接近规律、接近科学的过程。时代在飞速发展,改革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新课题、新业态、新理念层出不穷,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队伍的工作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期待。通过调查研究,认识并掌握经济社会中的普遍规律,用以指导并形成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其切中实际、符合民意、引领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蓝图,时代发展的美好前景与可能出现的困境,都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使命,坚持求真务实,积极搞好调查研究,确保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员干部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既要有政治理论的知识厚度,还要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实践宽度,积极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新问题、判断新趋势、提出新办法,真正助推社会发展、回应民生期待。
搞好调查研究,除了要求领导干部增强调研主动性、积极性以外,还需要加大干部考核力度,对那些不调研、假调研、被调研的领导干部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倒逼其根除作风虚浮、脱离群众、因循守旧的思想“顽疾”;对那些积极调研、善于调研、真抓实干的领导干部则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实干者得实惠、付出者有汇报,涵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密切群众的思想工作作风,为加快新时代改革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