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痕迹“瘦身”实干也别“打折”



摘要:自觉将时间和精力扎实用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脱贫攻坚、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汇聚源源不断的干事创业好作风,才是对工作痕迹“瘦身”最好的回应。

timg (1).jpg

最近,南方某地对基层干部的工作笔记来了一次“瘦身”——从11种直接减至2种。这样一来,当地干部终于不用常年在包里装着五六个本子了。变轻的是背包重量,增加的是调研时间。一位镇党委书记感叹,如今终于能时常到下面看看,现场督办工作进展,“把全镇26个村都走了个遍”。

工作笔记是一种痕迹化管理手段。将即将开展的工作、存在的难点、已经取得的成绩在笔记上进行呈现,能够强化过程管理,促使干部自觉梳理进度、倒逼责任落实,也能为上级监督考核提供某种程度的参考。这可以说是一种成本小但作用大的制度设计。类似的痕迹化管理手段还有录制视频、拍摄照片、工作定位、制作图表等等。

应该说,制度的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各级干部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实处、干在前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将这样的痕迹管理手段当成“万金油”,滋生了“制度依赖症”,使得干部需要将大量时间用在呈现工作痕迹上面,不仅挤占了真抓实干的时间和精力,也挤占了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就谈不上任何进步与发展。因此,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部群众广为诟病的无用功,推动工作作风的更严更实,许多地方都开展了颇有力度的痕迹“瘦身”行动,为干部干实事、谋实效腾出更多时间,使得各级干部有更多精力深入群众、干事创业,迎来了基层干部的广泛支持和点赞。

改变处处留痕的刻板管理模式,是对制度的优化,让注重实干、突出实绩的干事创业导向更加旗帜鲜明。对上级而言,这有助于改进工作方式,完善监督管理手段,避免“制度依赖症”诱使的欺上瞒下、形式主义等歪风。同时,也是关心支持下级,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创业营造更加宽松的制度氛围的体现。

近些年,为推动工作落实、压实工作责任,“痕迹化管理”逐渐发展完善,从单一的文字记叙,发展到如今光影兼具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再从数量的品种繁多,到如今的集约优化。这些过程实际上是对制度设计的实践和更新的过程。

归根结底,制度创新始终是一种外因外力。汇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除了在监督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完善,根本着力点还在于干部自身。只有外力和内力形成合力,才能凝聚最强的工作正能量。因此,在工作痕迹“瘦身”的同时,各级干部也要读懂上级部门的良苦用心,自觉将时间和精力扎实用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脱贫攻坚、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汇聚源源不断的干事创业好作风,才是对工作痕迹“瘦身”最好的回应,才能迎来人民衷心的支持和点赞,迎来事业真正的进步与发展。(文/汪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