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罚瓜执法”旧闻何以变新闻

昨天,一则“河北城管拿小贩西瓜,官方:念其不易只没收两个”的新闻在网络热传,不少网友义愤填膺,剑指城管执法不当。但细细读完全篇报道,发现此事早已过去近3个月,涉事城管也已接受了处罚。可以说,“罚瓜执法”是篇彻彻底底的旧闻,如今为何又成了“新闻”?

不妨先梳理一下“罚瓜执法”的传播链:早在今年6月27日相关视频已在网络流传。但在9月17日河北青年报官微再次发布同一视频,并呼吁官方介入调查、以正视听。9月18日,中国青年网记者跟进报道。19日,各大新闻网站纷纷转载其报道。简而言之,网友拍摄、发布—湮灭于信息洪流—网络大V重新打捞—媒体跟进报道,这是“罚瓜执法”再次引发关注的传播路径,也是许多“旧闻翻新”的基本手法。

在自媒体兴盛的当下,“旧闻翻新”越来越与负面印象相挂钩,而被一再包装换新,往往是那些有噱头的、争议性的、猎奇性的事件。比如,“美国交换生在家住了7天,中国家长被惊到了6次”,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占据各个网站的教育头条,而类似“高铁桥墩惊现裂痕悬空触目惊心”的视频即便已是两三年前拍摄的,也时不时地冒出来“惊一惊”网友。如此旧闻翻新,有的纯粹是为炒作而炒作;有的却是为了挑动社会的敏感神经,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传播者要少些攫取眼球的心态,多些法律与道德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对恶意炒作、蓄意挑起事端者,应当依法查处,以净化社会传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