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政务公开在各地系列报道之三——推进“阳光”政务 安徽再创新优势

政务公开在各地系列报道之三——推进“阳光”政务 安徽再创新优势

  
  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一一公开,财政预算在网上公开发布,政务公开考评由群众说了算……近年来,安徽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年”、政务公开“深化年”、宣传月等多种活动和形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让老百姓感到政府真的很“阳光”。
  全国首创“四级联动公开平台”
  安徽省全力推进政府信息网上公开。2008年4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的开通,标志着全国首创四级联动公开平台的正式运营,基本实现信息生成后第一时间上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获取政务公开的信息。
  截至2011年3月10日,安徽省78家省直部门、21家省属公共企事业单位和17个市搭建了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各类信息公开子网站合计1万多个,每日发布信息量近2500条,主网站日均访问量达1万多人次。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全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计89.5万条。
  由于工作出色,在2010年中国政府优秀网站推荐及评估结果中,安徽省政府网站被评为中国互联网六大最具影响力省级政府网站之一,黄山市、芜湖市政府网荣获“中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领先奖”。
  财政预算公开让百姓心中有“数”
  在上海打工的安徽省长丰县罗塘乡村民李大哥上网查看了去年发放到他家的所有涉农资金。李大哥高兴地说,现在乡政府工作就是实,把应该发给农民的钱全部在网上进行公开,让他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人不用回家,心里就有一本明白账。
  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规范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程序,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试行涉农资金发放“三个一”做法,即:“一线实”核准基础数据、核实补助对象,“一卡通”发放所有涉农资金,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一网清”公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所有涉农资金发放到户情况。
  从藏着掖着到阳光透明,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逐渐习惯于群众的质询。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之一,历来广受关注。据安徽省政务公开办有关领导介绍,安徽省财政厅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去年全年有51家省直单位主动公开了本部门财政预决算信息,21家省直单位公布了专项资金分配结果,“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日益深入人们的头脑。
  “职权”清单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不透明,就容易导致暗箱操作,就容易滋生腐败!而权力放在阳光下,便成了责任、使命和义务。”从2008年开始,安徽省积极部署推进职权清理工作,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绘制流程图,明晰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给权力划定边界,并在网上进行公开,没有公开的权力一律不得行使。
  到去年底,省直各单位和各市级政府基本完成职权目录编制和流程图绘制工作,并通过网站、编印小册子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本单位职权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广泛接受社会查询和监督。不少群众纷纷表示,编制这样的“权力清单”,不仅有效促进了行政权力的阳光、透明运行,也能方便普通群众了解办事流程,节约办事时间,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大好事、大实事。
  政务公开考评请网民打分
  政务公开考评对象包括各市人民政府,省级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考评程序除了自评、网上测评、民主评议和考核四项程序外,从2009年起,安徽省开创邀请网民和新闻媒体参与测评之先河,考评工作更加注重社会评价,有效解决了政务公开“自说自话”的问题。
  据了解,2010年,安徽省政务公开办从12月初就在多个门户网站上开放网民打分窗口,在众多主流媒体上发布消息,经过近40万网民和2.9万名读者的参与,在20天后完成了网民和新闻媒体“打分”工作,最终的考评结果也计入省政府目标考核中的“效能建设”、“政风评议”和省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网站等考核分值。
  各单位政务信息公开是否及时?能否在网站上找到联系方式?是否及时受理公众申请?别小看了这些细节,广大网友可以直接在网上选择与自己相关的单位进行测评,根据对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信息发布、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打分。“感觉很好!”一位名叫“和美之路”的网友告诉记者,邀请网民给政务工作年终打分,使民意得到了更为真实具体的表达。
  风生水起的“网络问政”
  安徽省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的同时,努力拓宽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大力推进网络问政进程,在政府门户网站或政府信息公开网普遍开设省长(市长)信箱、建言献策、市民心声或在线访谈等栏目,公开政府决策并答复网民问题。“推进网络问政”工作连续两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网络是政府部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阵地,也是群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利益保障的重要场所。如果你把它看成是洪水猛兽,排斥它,那只会适得其反。”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说,以往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回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为此,宿州建立了民生热线系统,将市长热线电话、网络、广播、电视等多个渠道整合在同一个平台,并建立了严格的监督反馈和考核机制。此外,宿州还尝试召开网络问政会,邀请网民代表座谈。
  宣城市还特别开展了网络“政民互动”工程,在市政府网站上开通网上服务热线,并要求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对网民的投诉、咨询和建议立即予以回复。一位网民发帖反映“山区盼修民心路”,郎溪县交通局赶往现场调查,很快就解决了该问题。后来,该网民由衷地感叹道:“没想到山区孩子安全上学的问题能通过网络解决!”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