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政务公开在各地系列报道之四——吉林念好“三字经” 探索便民路

政务公开在各地系列报道之四——吉林念好“三字经” 探索便民路

 
  吉林省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路子,念好便民为民“三字经”:在项目清理上突出一个“减”字,在行政审批上突出一个“快”字,在权力监督上突出一个“严”字,使政务大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快”:实施行政审批“再提速工程
  针对东北地区冬季漫长、有效施工期短的特殊情况,吉林省政务大厅在各窗口中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再提速工程”。通过流程再造,省直16个部门的36个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120个工作日。省旅游局审批办从减少提交材料入手,大胆创新审批工作,将6个审批事项所需提交的材料,由原来的41份减为10份,现在每个项目只需提交1份、最多2份材料,其他材料在市州和县旅游局备案存档,不再重复提交,审批速度大大提高。省商务厅12个行政审批项目由限时办结件改为即办件。省教育厅审批办对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实行当日受理、当日认定、当日发证。目前省政务大厅所有项目平均承诺时限为18个工作日,平均办结时限8个工作日,提前办结效率为53%。
  去年8月,吉林省发生特大洪灾后,省政务大厅立即行动,成立绿色通道协调组,及时推出多项服务措施支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凡是涉及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一律纳入“绿色通道”,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提供审批服务。对于工期较紧的项目,开、评标活动安排在公休日进行,平均每天办理4个项目,最多时一天办理12个项目。“绿色通道”实行全员上岗、全天候值班、延时服务,做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完成审批。
  省政务大厅积极组织各窗口推行网上审批、现场审批、预约审批、委托审批、邮寄审批等服务方式,着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降低行政服务成本。省药监局审批办组织研发了五个网上审批系统和一个公示平台,实现了审批程序全程电子网络化办公。省工信厅审批办一年70多次组织有关处室和行业专家到企业,现场提供审批服务。
  “减”:动态清理行政审批项目
  2009年,省政务大厅取消或停止行政收费项目31项,并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机构改革涉及的21个部门和部分重点单位的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问题。
  2010年6月,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了184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吉林省8个进厅部门、62项行政审批项目。吉林省政府政务公开办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新一轮审批项目清理,对省直部门进省政务大厅管理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逐一审核。目前,进厅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已按年初计划基本完成,已纳入大厅41项,还有21项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省法制办公室、省政务公开办公室已就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管理事宜与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确认,力争做到应减必减、该放必放。
  “严”:强化对行政权力全方位监管
  吉林省政务大厅把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有效结合起来,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和电子评价系统建设,形成了立体、多维、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管,促进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2008年,省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研发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对所有行政审批项目、服务类项目和招投标项目实行全程监督、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统计分析、投诉管理,实现了行政审批从申报、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到告知的全过程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经过不断完善,该系统充分发挥了在监督权力“阳光运行”方面的独特作用。省政务大厅为省直32个进厅部门办理了电子监察在线授权书,实现省直部门领导对其窗口工作人员的实时、在线监察。同时,加强对市、县政务大厅技术指导,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务大厅电子监察系统互联互通。
  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2010年8月1日,省政务大厅为每个窗口安装了电子评价器,细化评价项目,让办事群众对审批服务项目进行匿名测评,“一件一评”,评价结果作为群众评议部门及百名处长考核的主要指标,实现服务评价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前不久,香港玖鑫(中国)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购长春中泰实业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成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吉林省经合局行政审批办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帮助企业整理上报材料。当时正赶上审批办负责人赵尊刚阑尾炎手术住院。于是,审批办公室就“转移”到了医院病房里。赵尊刚在病床上,打着吊瓶,认真地审核上报材料,手肿了都没发现。赵尊刚说:“企业的事是大事,不能在审批环节上耽误事!”
  “三字经”念出了好作风,政务大厅工作人员以周到细致规范的服务赢得了办事群众的普遍称赞。省政务大厅连续多年实现行政审批零投诉,收到办事群众锦旗和表扬信939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省文明单位。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