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各级政府推进落实廉政会议精神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工作扎实

各级政府推进落实廉政会议精神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工作扎实

    [编者按]3月25日,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特别是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各自实际,迅速作出部署,强化措施要求,努力推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按照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针对当前政府机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治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等三项工作为重点,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认真治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
    “哪里权力集中,哪里产生腐败的风险就大;哪里权力不受制约,哪里腐败现象就严重。”各地区各部门抓住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制约这个根源,针对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既围绕重点领域打“攻坚战”,又坚持源头防治打“持久战”。
    ———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招投标和征地拆迁中的突出问题。甘肃省提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市场经济活动,一经发现,不论是否收到好处,都要严肃处理。河北省严肃查处采取暴力、威胁手段或者中断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和道路交通等非法方式迫使被拆迁人搬迁的“突击”、“株连”式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和安置政策,安排好被征地、拆迁人的生产生活,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定不容许任何人打着领导旗号要工程,不容许任何单位、任何人帮助那些打着领导旗号的骗子办理任何事情,不容许知情不报。铁道部党组成员承诺决不插手铁路工程项目,并请全系统职工监督。
    黑龙江省加大对各类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工程投资、招标、设计等都向社会公开,杜绝体内循环。河北省开展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行立项审批、土地征用、招标投标等重要环节的“十公开”制度。四川省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努力避免报名环节的违法行为,同时规定对未严格履行征地程序、补偿标准低、安置措施不落实、社保资金不落实的,一律不得通过用地审查。陕西省在全省建立招投标统一市场,使招投标与项目主管部门脱离,从根本上规范招投标活动。天津市完善“5+1”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市和各区县工程交易全部纳入平台监督,积极推进招投标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企业失信惩戒、守信激励、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体系。
    ———创新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湖南省推行廉政承诺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不准利用职权为个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并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述廉内容。云南、陕西等省以“一把手”和权力集中部门、资金密集单位、资源富集领域、监管薄弱环节为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行使。甘肃省提出进一步推进清权确权削权限权工作,努力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重庆市要求对相对集中的行政权力实行决策、资金、操作“三权分离”,三个系统阳光作业、相互制约。辽宁、云南等省强化决策监督、健全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合理分解决策权,减少决策失误,防范决策风险。贵州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投资绩效考核、重大投资责任追究等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湖北省在省直机关开展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并逐步向市(州)、县延伸,推进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公开透明运行。
    上海、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市)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工商登记、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取消和调整不适应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处罚、强制、征收等制度改革措施,防止乱审批、滥审批和审批中的各种越权、侵权以及失职渎职行为,纠正自由裁量和法规条文弹性空间过大的问题。
    科技部加大执法检查、专项治理、巡视检查力度,加强对选人用人、科技项目、科技经费、科技奖励评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银监会加强监管问责制、党风廉政建设巡察等内部监督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考核机制,提高内部监督效率和水平。国家税务总局从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入手,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健全制度,完善防控廉政风险的有效机制。北京市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减少行政权力自由运用的空间,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纠错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重庆市提出廉政制度要与当前的重大改革举措同步跟进,凡是出台新的改革措施都要考虑到产生腐败的风险,防止做好事的同时却留下漏洞。青海省出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8个部分、26项工作内容和措施,今年重点在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执法、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着力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等四方面下功夫。湖北省认真落实部省合作共建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腐败预警防控,切实抓好廉政风险教育、排查、防范、预警工作,建立及时发现处置腐败迹象的信息收集机制和预警处置机制。安徽省围绕核心业务、关键岗位和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深入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浙江省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着力形成覆盖各级机关、所有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江苏省把惩防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综合战略和创新工程,建立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省委常委联系点制度,力争使惩防体系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要求政府和中介机构分开,明确中介机构的职责定位,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对弄虚作假、违纪违法、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坚决予以取缔。
    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把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工作,对每个岗位、每个环节进行廉政风险分析,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研究提出防控措施。农业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逐步建立一套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海关总署大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度融入大监管体系及内控机制建设,推动海关执法和廉政风险同步防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提高统筹推进队伍建设特别是廉政建设与业务建设的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探索建立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制度、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为研究建立和推广制度廉洁性评估长效机制积累经验并提供依据。中国气象局积极探索“加强廉政风险和效能风险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途径和方法。国防科工局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出台《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领导干部是重点。各地区各部门针对领导干部自身权力大、岗位责任重、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狠抓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的廉洁从政教育,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新的成效。
    ———开展教育,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观念。广东省大力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三纪班”、“五长班”和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部门主要领导廉政教育培训班等活动。云南省深入推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在全省形成“学习善洲·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廉政教育纳入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月”活动,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的政治思想教育。公安部将警示教育贯穿于纪律作风教育活动的始终,要求各地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组建警示教育报告团,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推出一批勤政廉政先进典型。
    ———加强监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等两项制度。河北、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执行情况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对个人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发挥这项制度在反腐倡廉、干部作风建设和干部考核使用中的重要作用。云南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浙江省制定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暂行办法,防止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及时纠正和查处领导干部离职或退休后违反规定从业的行为。教育部严格执行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教育系统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八不准”等规定。
    ———严明纪律,严肃整治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天津、安徽、湖北等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明确承诺,政府班子将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带头依法行政、带头秉公用权、带头艰苦奋斗、带头廉洁自律,决不为自己谋私、为亲属朋友谋私、允许亲戚朋友打着自己的旗号办事,要求各区县、各部门对打着自己旗号办事的,一律不能接待,一律不能提供方便。
    河北、安徽、甘肃、河南等省严厉整治领导干部收受礼金问题,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经常性监督,强化对节日、婚丧喜庆等重点时段的检查。陕西省政府将出台规范商家商业预付卡发行管理的办法,对违反规定的商家、企业和干部严肃追究政纪和法律责任。福建省提出三个“决不允许”的明确要求,即决不允许收受购物卡、商业预付卡等,决不允许借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敛财,决不允许违反规定收受任何形式的贿赂。四川省探索建立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三早机制”,发现问题后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河北、福建等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职务消费具体项目、人员范围和费用标准,建立健全职务消费预算方案备案制度。
    中国地震局加大对领导干部执行《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全系统严格执行《关于严禁在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预付卡的紧急通知》,并发挥金融服务职能优势,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体育总局对系统从业人员提出严禁参与体育赌博、严禁操纵体育比赛、严禁使用兴奋剂、严禁年龄身份作假等“六个严禁”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加大对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以及“四假”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和规范记者站管理,深入治理教辅出版物过滥、学术造假以及“版面费”等问题。
    勤俭理政与改进作风相结合,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
    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不仅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销蚀奋斗精神,败坏社会风气,同样是一种腐败行为,同样能导致人亡政息。各地区各部门把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与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各级政府都要努力为人民办事,每一个公务员都要真正成为人民公仆”的要求。
    ———厉行节约,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陕西省要求今年各级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都要比去年下降10%左右。宁夏回族自治区要求今年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不得超过2010年按规定比例压缩后的规模,各市、县(区)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压缩10%。黑龙江省提出没有实质性任务的公费出国,一律不批;确有工作需要的,严格控制团组规模和行程,回国后必须提交高质量的考察报告或实质性招商成果。安徽省严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之机,用公款大搞游山玩水、观光旅游。青海省规定除达到报废条件按规定应予更新的车辆外,今年不再安排新购车辆经费。超编车辆今年再消化30%,明年全部消化完。
    湖北省深入开展治理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坚持清理与规范相结合,严格自查自纠和登记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予以撤销,确需举办的按规定审批,对批准开展的从严规范。福建省加快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正抓紧出台信息共享标准和规范,促进各单位局域网和数据库共建共享,降低信息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防止重复建设。
    ———透明规范,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部提出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分配办法,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性收费和基金,继续推进财政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江苏省进行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工作试点,鼓励非试点部门比照试点要求自行公开,要求从2012年起,除涉密部门外,省级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全部推行预算公开。河南省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经费支出范围,完善各项支出标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深化预算改革,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上海市重点抓好规范乡镇财政扶持政策,加强乡镇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乡镇国有土地出让资金管理和乡镇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管理。
    四川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将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改革范围,推进预算信息公开、重点专项资金公告公示,深化省级部门预算公开。云南省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 治理成果,延伸开展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研究建立防治“小金库”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的长效机制。
    ———改进政风,坚决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重庆市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政”三项教育,大力整顿“官僚文牍风”、“吃拿卡要风”、“懒散推诿风”、“走读漂浮风”和“奢靡享乐风”。 湖北省提出组织金融部门、保险行业和窗口单位、服务部门在市州、县市区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继续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开展省级政风行风热线“走进厅局”、“市长访谈”和大型户外直播活动,提高投诉问题的办结率和满意度。湖南省深入开展“转变方式建‘两型’,转变作风惠民生”主题活动,认真解决理念、作风、做法上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以治假树公信,以治浮求实效,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奢促清廉。广西、陕西、甘肃等省提倡领导同志带头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带动和引导政府机关领导干部腾出精力,下功夫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勤廉为民”工程,厂务、村务、校务公开,“清风校园”建设等活动,大力加强农村、企业、学校、公共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作风建设,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江苏省要求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政策措施、工程项目,决策前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承受能力,使每项决策都能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协调发展。陕西省、西藏自治区要求监察、审计等部门以治理不作为、效率低为重点,加大对实施收入倍增、全民社保、教育提升等民生工程的效能监察力度,促进政府勤政高效,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北京、河北、湖北、云南、甘肃等省市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大力加强效能监察,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机关文化,畅通效能投诉渠道,严格实行行政问责,促进行政机关提速提质提效。福建省促进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的落实,调整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加快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形成上下结合、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结合、组织和社会各界结合、年度和日常结合的考核办法,综合运用考评结果,激励和推动工作。
    交通运输部在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问题;严格规范路政管理和治超站点设置及执法行为;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惠民政策。环境保护部要求把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推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审计署结合审计系统开展的“岗位大练兵、全面提素质”活动,切实治理审计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娇骄暮”现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进行政机关效能考评工作,坚决纠正干部作风中的不良风气,努力消除“懒、散、庸、拖、贪”的现象,对不良作风敢于“亮剑”,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
    抓部署与抓落实相结合,务求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能不能贯彻落实好,政府的廉政工作能不能抓出成效,是对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检验。各地区各部门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手抓工作部署,一手抓工作落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务求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齐抓共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制度,也是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的重要保证。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工作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通盘谋划、协调推进。河北省把今年的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重点任务分解为26项,每一项都明确了任务内容、牵头和配合单位。江苏省完善全省政府系统反腐败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政治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廉政职责,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一把手”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文化部加大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要求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经常进行自查,按照责任制规定的要求,认真查找问题,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实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了勇于担当、善谋实干、以身作则的明确要求,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
    ———严格督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得到落实。黑龙江、福建、河南、西藏等省区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全过程,融入本部门本行业业务工作中,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重庆市要求纪检监察工作要同步于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势,及时跟进监督检查,有效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广东、湖南等省提出对反腐倡廉重点工作实行倒逼机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切实增强抓落实的科学性、有效性。卫生部研究提出《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的措施》,提交部务会研究通过。
    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甘肃、新疆等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明确提出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力保证中央和地方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甘肃省提出加强监督检查,着力加强对中央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地震灾区和舟曲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和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湖北省将设立督查专员制度,整合监察、审计等监督力量,对政府重大决策事项、重要工作部署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安徽省今年把推进实质性政务公开,作为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突破口,拓展公开范围,加大公开力度,规范公开形式,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强农惠农、征地补偿等政策落实,以及救灾救助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及时予以公开,彻底解决“公开的内容群众不关心,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的问题。云南省注重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充分运用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形成监督合力,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水利部把督促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健全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以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为重点,加强对中央水利方针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强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民生水利建设是否落实到位等工作的监督检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巩固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成果,开展各类资金专项检查工作,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态度坚决,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各地区各部门深刻认识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表示坚决按照中央的政策和要求,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继续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进一步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甘肃省要求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机制,在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从监督检查、专项督查、审计监督中发现案件线索。陕西省坚持惩处和规范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渎职侵权的专项治理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资金密集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 (钟河石)
 
来源: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