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廉风入园 彰显正道人生

廉风入园 彰显正道人生
——盐城廉政文化公园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钱鸣放  本报通讯员  严季轩

    高大、方正、刚直。八组铮铮石架构成了“正气门”。雄伟开阔,气宇轩昂,正气凛然;
    “瓜井仙踪”、“告白却贿”、“躲寿保廉”。16块盐城历史上廉政人物故事浮雕,组成了文化长廊。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尽显清、正、廉、明、和、俭、信、善。
    ……
    毓龙公园变了。家住通榆北村的徐信义老人,每天早晚都要到这里散步,自打去年底公园开始改造后,他就有了这样的体会:“公园里廉政元素一天比一天多了。”
    毓龙公园变了。家住亨达公寓的王淑珍女士,是个戏曲票友,一有闲暇就到这里唱上几段。这几个月给她的感觉是:“人文气息在公园中一天比一天浓了。”
    随着市纪委会同市城建局、园林局将毓龙公园打造为廉政文化主题公园的项目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廉政文化正走向我们城市的大街小巷,走进每一个市民的寻常生活。
    创新:教育从“文件”走向“文化”
    “廉政文化既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大众文化。”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德民这样认为,“建一座廉政文化公园能为广大市民增加一个体味历史、触摸文化的好去处。让廉政教育从‘文件’走向‘文化’;从‘机关’走向‘社区’;从‘庙堂’走向‘院落’。”
    选择坐落在老城区,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毓龙公园,结合公园改造,增加廉政文化元素,将廉政文化与休闲赏景完美融合,寄情于景,寓教于游。盐城市区首个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就这样诞生在决策者们的理性思考和科学谋划之中。
    ……
    “现代、大气、古朴、特色。”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建设者的聪明才智,确立了廉政文化公园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框架:
    突出“正道人生、尚德昭廉”的主题;
    体现盐城特色,挖掘地方廉政文化;
    融合历史廉政文化与新四军红色文化;
    表现手法现代、景观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
    正气门、尚德园、廉源井、新四军人物浮雕墙……从2011年4月份立项、12月份动工到今年4月底顺利完成。15个景点一一跳出图纸,植根公园,犹如15个舞动的音符,织成了廉政文化的“交响曲”。
    “妈妈,站在这里,看得好远哟。”
    “嗯,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有志向,才会有作为。”
    这是在公园“仰止亭”里一对母子的对话。妈妈是位中学老师。儿子是马上要小升初的学生。他们利用星期天,特意从城南赶来。妈妈说,让孩子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他的感受会比在课堂上深。
    尽管还没有正式开园,闻讯而来的市民已是络绎不绝。“仰止亭”为木结构仿古的四角重檐亭,做工精细、古色古香,亭子两边立柱书写着范仲淹名言。伫立台上极目远眺,令人油然而生“爱国爱民、立己达人”的人生感悟。“廉政文化公园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将廉政、道德元素融于景观之中”市纪委有关领导说:“她能触动市民在休闲与赏景中感悟和反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现代的手法、园林的艺术、景观的语言。公园里的一草一木渗透着砥廉之意;一砖一瓦承载着崇廉之魂;一池一泓荡漾着爱廉之粼。“置身公园,融景思勤,融景思廉,让我们感受着盐阜文化的启迪和廉政文化的熏陶。”经常来公园的吴先生代表了众多市民的心声。
    奉献:建设从“职责”升为“责任”
    造型别致,富有现代气息的廉政文化馆,紧依正门东侧。这既是公园的一处景点,也是我市新增的一处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的廉政教育基地。 (下转8版)
    “这里原来是我们园林部门的经营用房,开着一个饭店。公园改建时规划要在这里建一座廉政文化馆,我们二话没说,一经确定,立即拆迁”。市园林局副局长王友华说:“为市民提供一处廉政文化阵地,也是我们建设人、园林人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
    责任重如山,责任大如天。正是这种责任意识,激发出城建部门建设廉政文化公园的巨大热情。同样,他们也用辛勤与意志、智慧与心血将责任演绎得淋漓尽致。
    廉政文化公园虽属改建,但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新建一个公园。市城建部门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抽调各路精兵强将组成工作小组。系统内园林、市政、路灯、规划、质检等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市城建局局长姜华多次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甚至对一张张施工图纸都认真地审核把关。
    “史鉴剧场”是利用当时公园北门内一小块草地改建的,半圆状镜子造型,寓镜鉴之意。围着场地,是几排呈弧度排列的坐凳。看到宽阔、平整、造型别致的新剧场,经常到这里跳健美舞的周阿姨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当初要动这块地时,我们都有意见,嚷着说是瞎折腾,现在看真是错怪他们了。”
    这样的委屈园林局的王寿凤经受过。“记得最多的一天,在园内我和这位阿姨碰过四次面,也挨过四次骂。她说,‘好端端的公园要重建,不是糟蹋共产党的钱嘛?’”刚开工的时候,几乎现场管理人员都受过这样的“礼遇”,但他们不辩解,不动怒,坚持标准,科学布局,合理施工。为了保持公园原貌,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建设中,原来的路一条都没有破坏,原来的名贵树木一棵都没有挪位,倒是新增了近千平方米的活动场所。
    “按照廉政要求,建设廉政公园。”市城建局纪检组长沈怡奋说:“参与施工的党员干部都把建设这个公园当成接受廉政教育的生动实践,作为传递廉政文化的一种责任。”每个重大项目的实施,都通过招标竞争,选择好的设计、制作单位、优良的施工队伍。现场工程管理人员也坚持在施工中调整,在推进中完善。“莲池”的设计方案,原本是要将驳岸拆除重建。池边的假山要整体东移,这样所耗的人力、财力相当可观。后来,他们决定对这个方案进行调整,改为将原驳岸增高,假山东侧错落有致地放上石块,使假山自然延伸。既体现出原来的设计效果,又节约了200多万元资金。
    “仰止亭”对面是一尊石板制作的棋盘。上面刻着“下棋有规则、做人有准则”的棋语。这是“棋如人生”景点。这个景点也是在集中建设者的智慧上新增加的,它既与后面的“仰止亭”呼应,又让人们置身此处,能得到“走好人生每一步”的提醒。
    这里是社区附近唯一上规模的活动场所。为不影响市民的休闲生活,整个建设过程中,公园始终坚持天天开放。夜里能做的工程夜里做,雨天能干的事情雨天干。“建园不闭园,还真不多见”好多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叹。在这背后是,从开工到竣工,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只有春节休息了一天。正常白天一刻不离开现场,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负责现场建设管理的杨曙东同志小孩即将高考也无暇顾及,沈慎同志小孩生病,还照样留在工地。凭着一种责任,凭着一种精神,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廉政文化,也擦亮了文化盐城,道德盐城的窗口。
    共鸣:参与从“被动”变成“主动”
    “建设廉政公园,寓教于乐,是件大好事。建议能否将公园名称改为‘清风园’,亭子改为‘清风亭’。”2012年4月,一封署名“凡普”的群众来信转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手中。
    来信不是对个人利益的诉求,而是对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期盼。大家都为市民的热心参与所感动。
    信是蒋凡普老人写的。他1928年出生,是个老退役军人。当市城建局监察室主任高卫芝一行登门拜访时,老人很激动。“没想到你们这么重视,就凭这一点,看得出建这个公园,你们是用心的。”来访的同志将公园命名及景观构建的思路一一向老人做了解释,老人连连夸赞:“还是你们见解深”。当晚,老人又为在建的“仰止亭”拟了六、七个名字。“参与廉政公园建设,是一个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接受廉政文化熏陶的过程。”在这件事上,高卫芝与他的同事感触很深:“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如果真心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事,老百姓都十分感激。我们的辛劳,换来的是党群、干群距离的拉近。”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关心、参与公园建设的市民越来越多。打听的、询问的、提建议的、说想法的人每天都有。与当初的埋怨、挖苦、甚至反对形成强烈的反差。
    “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景点“海瑞池”一钵清水象征着清官的清廉,池底刻着海瑞的名言。就因为这段话中的“曰”刻得看起来像是“日”字,几位上了些年纪的市民凑在一起着实认真研究了几番,分头回去查字典,找古籍,最终确定池中刻的是仿宋体的“曰”字后才放下心来。
    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的陆咸顺同志说:“市民的‘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正说明他们关心,市民的热心参与,更驱使我们不断增强责任心,决不能为工程建设留下一丝遗憾。”
    “尚德园”的设计充满现代气息,内圈弧形玻璃上雕刻着“海堤流芳”、“书院飘香”、“牡丹思贤”三个与盐城有关的名人典故。外层的玻璃上雕刻着十多条廉言警句。连续好几天清晨,都能看到一位老人捧着本子、围着玻璃圈认真地画着、写着。老人说这些故事很感人,把典故和警句抄下来,回去慢慢琢磨,还要讲给孙子们听。
    园内的“廉德亭”是供市民休息、活动的空间。一群票友拉打弹唱,兴致勃勃地在演淮剧《包公断案》。最后扮包公角色的票友,字正腔圆地来了句念白“置廉园唱廉戏,好戏‘廉’台呀……”赢取了众人的一片喝彩。
    从开展“清风读书”活动,到举办廉政文艺专场演出;从广泛征集从政道德箴言,到今天的廉政文化公园建设。以“尚德昭廉”为核心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在我市方兴未艾、高潮迭起、百花争艳、异彩缤纷。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农村……盐阜大地,清风沐浴。愈发浓烈的廉荣贪耻、风清气正、正道人生的社会氛围,春风化雨、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