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案例选登

随口之言牵出的腐败案

 
随口之言牵出的腐败案 
 

   2010年3月,海陵区纪委接到一封署实名举报信,反映该区某镇副镇长王某接受包工头张某的帮助建了几间房,但没付钱。办案人员对举报内容初步判定后,决定直接跟张某联系。
  张某告诉办案人员,确实帮助王某建了3间房,但王某的妻子早已把材料款、工钱等都如数支付给了他,并坚决表示和王某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往来。
  至此,就本信访件而言,应以反映内容不实报结。在办案人员与张某握手道别时,张某随口说了一句:“王某要有问题也肯定是在滨河广场项目上。”
  第二天,在该信访件是否报结的问题上,办案人员产生了分歧:
  一方认为,根据调查,王某与张某之间没有不正当经济往来,举报不实,该信访件应予以报结。
  另一方则认为,虽然调查显示王某与张某之间没有不正当经济往来,但张某告别时说的那句话,虽是随口之言,但未尝不是一条线索,而且王某从2001年开始担任副镇长,一直分管该镇建设、工业、政法等工作,既然群众有问题反映,就应该继续调查清楚,既是对群众负责,也是保护干部。
  区纪委领导经认真研究后决定,围绕该信访件继续调查。
  办案人员立即从该镇滨河广场项目入手调查。很快,滨河广场房地产开发项目协议书,工商、国土等方面审批手续材料都摆在了办案人员面前。滨河广场房地产开发是镇政府建设新型小城镇的一个重要项目,公开招标时,该房地产项目竞争相当激烈,最后陈某竞标成功,获得了滨河广场项目的承建权。
  办案人员了解到,在该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村民阻工现象,最后是王某出面协调使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因此,“王某收受陈某贿赂”的传言一时在当地传开。
这究竟是恶意中伤,还是确有其事?
  此时,办案人员也收集到镇机关一些工作人员对王某的评价:工作能力强,做事雷厉风行,但胆子也大,民间对其经济问题有不少传闻。
  仅凭传言就直接找陈某或王某谈话,只会打草惊蛇。如何进行下一步调查?
  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调查工作陷入僵局之时,该镇城市建设科科长吴某进入了办案人员的视线。
  办案人员决定调整调查方向,以吴某为突破口。吴某很快交代了自己利用职务便利,在给企业、村民建房放线时接受宴请,以及收受他人现金、购物卡的情况,而其中最大的一笔就是在2007年上半年,收受陈某所送现金3万元。关于滨河广场项目,吴某介绍,王某和陈某私人关系非常好,陈某之所以能承建滨河广场项目,王某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吴某那里获得的信息让办案人员精神为之一振。办案人员决定先找陈某谈话,并从吴某交代之事切入,再了解滨河广场项目的具体情况。很快,陈某承认曾经送给吴某3万元的事实。办案人员乘胜追击,陈某又交代在2007年自己一次性送给王某10万元的事实。
  直接接触王某的时候到了。在大量证据面前,王某坦白交代了自己2007年、2008年先后两次收受陈某所送现金共20万元,并在滨河广场项目上给予陈某帮助的事实。
  原来,2007年,该镇启动滨河广场房地产开发项目,作为分管负责人的王某动了私念,想从中获利。通过王某的操作,陈某最终获得了这个项目,并且王某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帮助协调解决了不少问题。陈某也投桃报李,2007年刚刚获得这个项目不久,就送给王某10万元;2008年下半年,该项目商住楼开始预售后,陈某又送给了王某10万元现金。(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