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贪官讲“诚信”助长了腐败歪风

贪官讲“诚信”助长了腐败歪风  

 
    在河南省邓州市一些人的眼里,原副市长董平玲是讲“诚信”的,只要上门求他解决调动、升职、安排工作、协调利益冲突等问题,他都会竭力帮助……(摘自3月18日《金陵周刊》)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官员往往摆出一副讲“诚信”的慈善面孔,而得到人们的好感甚至是称赞,直到该官东窗事发才恍然大悟:此人原来是个贪官。如,原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委书记韩希鹏有着“四不收”的原则:即:领导交办的事情不收;两个人一起送的不收;自己不愿办、不能办的事情不收;办不好的事情不收。由于韩希鹏长期恪守“四不收”,很多人被他的假象蒙骗,还以为他是地道的清官呢!
    往深处追究,就会发现贪官给自己规定的这不好收那个不能收,归根到底还都是一个收字:更多的收,更隐蔽的收,更长久的收……,道理很简单,贪官“愿办事、能办事、会办事”的本事,无一不是靠金钱练就、驱动与开路的。“有钱使得鬼推磨”,离开了钱贪官既没了热情,也没了动力。正如晋代鲁褒在《钱神论》中所说,“只要有了钱‘危可以使安,死可以使活,贵可以使贱,生可以使杀’”。2005年岁末,刚刚升任邓州市市长助理兼城镇综合开发示范园区主任的董平铃要到省里跑资金项目,就直截了当地给某乡镇党委书记高某打电话说,“你先拿两万过来,我要到省里活动。”按照董某的指意,高某如数送上现款。随后,高某安排他人虚开了三张汽油发票在本单位入账冲抵该款。至于个人有事相求,他们更是满腔热情,全力以赴。邓州市交通局工程公司雷某请董某帮助为其妹调动工作,多次送钱送物,董平铃见钱眼开,自然鼎立相助,使出浑身解数,使其妹如愿以偿,顺利从市化肥厂调到市公路局。
    据笔者考证,贪官热衷于讲“诚信”,起码好处有二:一则可以落得讲“诚信”的美誉。当前有句顺口溜,叫做:跑步(部)前(钱)进,说的是到各级政府部门送钱的事情。董平铃开口就是“先拿两万过来”,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横竖都是为公家办事,送多送少,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己只不过是“跑跑腿、动动嘴”,却落得个能办事、有本事的美誉,何乐而不为呢。二则可以得到讲“诚信”的好处。当今社会,在一些人看来“为你办了事,就得感谢我”,不然就不够意思,不讲交情。董平玲在担任邓州市市长助理、副市长期间,先后47次收受贿赂共219万多元,其中半数以上是为人帮忙,收取“感谢费”、“辛苦费”、“好处费”所得。
    实际上,贪官的本性、本质、本能,决定了他们是不可能讲“诚信”的。一个人一旦沾上了“贪”字,就与党的传统、社会公德,群众利益背道而驰,格格不入,成为不折不扣社会败类。可怕的是,贪官讲“诚信”,仍在社会上大有市场,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替你办了事,就得感谢你”,这种礼尚往来的腐朽观念,已经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尽管你有这个“不收”,那个“不准”,照样是送的落落大方,送的慷慨激昂,送的问心无愧,这就在有型与无型中助长了贪官收受贿赂的欲望与胆量。
    由此可见,贪官讲“诚信”,助长的是行贿受贿的腐败之风。我们一定要认清贪官的真实面貌,既不会被他们的假象所迷惑,更不与之同流合污为。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