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刊物何以能骗倒2万人
假刊物何以能骗倒2万人
陆小勇
陆小勇
近日,海南省查处一起特大非法期刊案,一对夫妻7年间非法创办20余种刊物,只上过中学的员工组成编委会“审核”论文来稿,约2万名投稿者交纳版面费超过1000万元。(4月1日人民网)
犯罪嫌疑人符莉夫妇手段并不高明,但却能让2万多人上当受骗,而且大多上当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拨开层层迷雾,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端倪。
一是论文造假存大巨大的需求市场。据了解,这20余种非法报刊大多集中在卫生和教育领域。犯罪嫌疑人符莉坦陈:“因为这两个行业有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的强烈要求。”医生和教师是两个庞大的群体,而这两个群体中职称的评定,论文又是一个硬性指标。当然,正规期刊版面非常有限,一般人要想在上面发表论文难于上青天。但是,职称又不能不评,因为这直接关系着自己的工资待遇。于是乎,很多人希望能走捷径,由此,花一点钱买版面的方法便在坊间大行其道。骗子正是从这个巨大的需求市场中嗅到了商机,用非法期刊冒充正规期刊,让许多急于想发表论文的人大上其当。
二是上当者羞于报案。这个造假团伙得以壮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人通过论文晋升了,从中尝到甜头的人,自然不会去举报。即使一些人的论文被发现是发表在非法期刊上,在职称评定中没有起到作用,但由于涉案资金少,碍于面子,也不愿举报。据犯罪嫌疑人符莉交待:“很多教育卫生行业的作者反馈,论文在他们评职称时起到作用,还介绍同事给我们投稿,甚至要求寄发票报销。”受害者的不作声,让骗子大行其道,七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查处。办案人员说,大部分人否认投过稿件、汇过钱,对办案人员闭门不见甚至是恶语相加,取证比较困难。更让人哭笑不得是是,即使在被查处后,仍不断有投稿者打电话到编辑部,咨询发表论文和汇款事宜。
三是违规广告的推波助澜。据了解,骗子为给自己“贴金”,这个“论文”公司在一些中央级大报上刊登广告,公开宣称“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刊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主要职能是方便作者晋升”等。很当上当受骗者就是因为看到这些中央级大报上的广告才动了心。此外,除了登广告,他们还与一些权威网站建立不正当合作关系。据调查,符莉夫妇的网站参与了百度竞价排名。投稿者提出在学术论文数据库上能够查询全文的要求后,符莉联系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及中国知网开展合作,两家网站相继给她“创办”的部分杂志颁发了网络出版证书和收录证书。正是由于这些违规操作,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案件虽已查处,但暴露的问题却让人深思。要从根本上减少学术造假,必须从制度改革层面考量,铲除造假土壤。当务之急是加强学术期刊监管,改革职称评定机制和专家评审制度,同时建构多元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只有让学术造假者身败名裂,才能开创清明的社会创新风气。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