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间生》说自律自警
由《河间生》说自律自警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河间生》,说的是河间县有只狐狸精幻化成老翁,与一书生交往,由日夜饮酒,发展到与之出千里之外入酒肆,任取酒楼诸人的食物给书生吃。但是,当书生要求其去取一个红衣人的金橘时,老翁却道:“此正人,不可近。”河间书生由此顿悟:“狐与我游,必我邪也。自今以往,我必正!”刚有此念,书生就从酒楼掉下,仰头一看,哪里有楼,原来刚才是在房梁上!
即便是狐狸精这样“神通广大”者,也不敢接近凛然正气的红衣人,正所谓“邪不侵正”。由此,笔者联想到自律自警的重要性。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只要我们行得端、走得正,一身正气、襟怀坦荡,就能够有效抵御各种侵蚀。
自律是对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现象表面看来是外部环境作用的结果,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个人修养出了问题。因此,提高个人修养尤其重要。而加强个人修养,则重在自律。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的“身正”,指的就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树立良好形象。特别是在诱惑面前,一定要做到慎始、慎微,真正做到手不为其所动、脚不为其所陷、情不为其所惑、心不为其所迷、志不为其所丧。
良好的自律,需要时刻自警。古人都可“日三省吾身”,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时刻对照党纪国法,提醒自己不要违背政治原则、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提醒自己要吸取别人的教训。那位河间书生虽然整日与狐同乐,但到关键时刻能够幡然醒悟、回头是岸,也是非常可贵的。除了个人自警,各级党组织也要把警示教育作为预防腐败的重要载体,经常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吸取前车之鉴,切莫重蹈覆辙。
慎独是自律、自警的最高境界。慎独,是说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要非常审慎地对待欲望和诱惑,时刻做到自我约束,真正做到人前和人后一个样,无人监督和有人监督一个样。书生没有经过别人的点拨,自己明白了“狐与我游,必我邪也”的道理从而醒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真正做到慎独,关键是培养和锻炼自控能力,增强法纪意识和道德观念,自觉依法依纪行事;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不光在公众场合做好榜样、发挥表率作用,在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管好“八小时以内”,又要管好“八小时以外”。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于“无人见处”下工夫,才能够达到“慎独”的境界,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做一名党和人民信任的干部。
《河间生》给我们的又一个警示,就是要净化社交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河间生”由于羡慕“廊舍华好”、“茶酒香烈”,就与狐狸精成了朋友,成了名副其实的“狐朋”。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居心不良者来套近乎,其实是想把你拉下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注意净化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择善而交,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多交一些坦诚相见、率真敢言的诤友,可以借他们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好朋友。(作者张法和系河北省河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