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疑惑消解在公示前
不能认为公示了就行了,而应充分重视,从满足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来看待这项工作,认识到公示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检验。不要把问题留给公众,切勿将调查拖延到质疑之后。
把疑惑消解在公示前
肖华
肖华
近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门户网站发布了《中共长治市委组织部公示》。在拟任命的副处级以上干部的公示材料中,有2人系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引起群众质疑。对此,长治市委组织部迅速召开专门会议,连夜对社会舆论提出质疑的8名公示对象的干部档案进行了再次审查,并将有关情况详细地公示了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群众的疑惑。
14岁参加工作并非毫无可能,如文艺兵,或以杂技、体育等为专业的人员。但这些毕竟是极少数,所以在很多人看来,14岁参加工作确有些不大合常理。因此,这样的简历一经公示,就容易引起社会舆论质疑。
其实,对于这一类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公示前调查清楚,并在公示中加以说明。这样,既可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也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舆论质疑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以此事为例,长治市在公示前对干部履历进行了4轮审查,在考察之初也注意到了他们参加工作年龄较低的情况,并进行了详细核查,确认档案和经历真实无误。可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何不一起公示呢?
遭到质疑后才去解释,往往会错过舆论先机。面对群众的疑惑,有关部门如若不能及时提供权威解释,就容易滋生谣言。等到这个时候再去消除谣言,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不仅如此,被动解释导致的社会舆论误解,对不存在问题的干部,也是一种伤害。
因此,不能认为公示了就行了,而应充分重视,从满足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来看待这项工作,认识到公示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检验。相关部门在进行公示时,一方面应尽量公开公众关注的信息,以公众的眼光自我审视,对那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要提前调查清楚;另一方面,在公示前要反复核查公示内容,避免将问题留给公众,避免将调查拖延到质疑之后。
长治市人事任命公示引起的社会舆论关注,本身是件好事,说明了公众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及其对政府部门工作的关注。但有关部门也要拿出切实的行动回应关注,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让社会看到政府部门工作的用心。在公众的监督热情与政府部门的公示工作之间,我们只能苛责后者。
14岁参加工作并非毫无可能,如文艺兵,或以杂技、体育等为专业的人员。但这些毕竟是极少数,所以在很多人看来,14岁参加工作确有些不大合常理。因此,这样的简历一经公示,就容易引起社会舆论质疑。
其实,对于这一类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公示前调查清楚,并在公示中加以说明。这样,既可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也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舆论质疑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以此事为例,长治市在公示前对干部履历进行了4轮审查,在考察之初也注意到了他们参加工作年龄较低的情况,并进行了详细核查,确认档案和经历真实无误。可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何不一起公示呢?
遭到质疑后才去解释,往往会错过舆论先机。面对群众的疑惑,有关部门如若不能及时提供权威解释,就容易滋生谣言。等到这个时候再去消除谣言,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不仅如此,被动解释导致的社会舆论误解,对不存在问题的干部,也是一种伤害。
因此,不能认为公示了就行了,而应充分重视,从满足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来看待这项工作,认识到公示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检验。相关部门在进行公示时,一方面应尽量公开公众关注的信息,以公众的眼光自我审视,对那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要提前调查清楚;另一方面,在公示前要反复核查公示内容,避免将问题留给公众,避免将调查拖延到质疑之后。
长治市人事任命公示引起的社会舆论关注,本身是件好事,说明了公众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及其对政府部门工作的关注。但有关部门也要拿出切实的行动回应关注,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让社会看到政府部门工作的用心。在公众的监督热情与政府部门的公示工作之间,我们只能苛责后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