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民意集中的地方 权力越应有勇气面对
越是民意集中的地方 权力越应有勇气面对
单士兵
单士兵
“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昨天在北京举办,据正式发布的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披露,2011年政务微博高速攀升,增长率超过200%,仅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达到近2万家,可与2.5亿用户进行零距离沟通互动。这一年,被称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
“民意已经过河,干部还在假装摸石头”,这句话常被拿来指责一些权力敷衍民意。只有真正尊重民意,俯下身来认真倾听民意,吸纳民智,最终与民意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提升行政水平,奏响二者合演的和谐乐章。为此,政府决不能缺席新兴的媒体舆论场。现在仅新浪政务微博就能与2.5亿用户进行零距离沟通互动,这样的互动渠道与沟通效率可谓史无前例。对政府公共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微博有风险,发言需谨慎”,一些官员常将此视为警示语。的确,由于对微博这个舆论平台缺乏认知,曾有一些官员在微博闹出过笑话,甚至被抛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但这绝不应成为拒绝或排斥政务微博的动因。恰恰相反,越是民意集中的地方,权力越应该有勇气直接面对。当民众对政务微博充满期待,政府自然要积极利用这个平台,最大程度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官民良性互动,使之成为展示自身执行水平的放大镜。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良性效应呢?微博是聚焦民意的话语场之一,是属于广大公众的“自媒体”,它带来舆论生态的改变,也考量着政务人员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官员更加注重探索新媒体格局下的社会管理新模式。但归根结底,微博也还是个工具平台,只有善政善治,才能虚心地吸纳民意;只有理性地约束权力,才能实现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的最大化。
政务微博的出现,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无法绕行的选择,这一平台为提升与展示问政行政水平提供了广阔的机遇。而政务微博的价值,也只能取决于权力的品质。当权力真正放下身段,倾听民意,为民做实事,就能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获得民意拥戴。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