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酒价与其征税不如刹公款消费
刹酒价与其征税不如刹公款消费
恬 笔
恬 笔
一瓶普通的53度飞天茅台,三、四年前尚不过5、6百元,如今市场价竟高达2000元左右;五粮液、国窖1573等高档白酒也闻风而动,身价日增。业内专家建议,针对高档白酒的暴利,政府可以考虑出台“暴利税”。(12月19日东方网)
笔者认为,暴利税并不能遏制白酒价格的疯长,只要公款吃喝的机制不除,就很难从根源上消除高端白酒的需求。即便开征暴利税,商家对暴利税只会采取“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策略,将暴利税的成本转嫁到买家头上,到时候,高端白酒价格就会出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尴尬局面。
通常,暴利税是针对行业取得的不合理的过高利润征税。通过测算各种资源的成本、各种费用以及利润空间,保证留给企业足够的收入用于可持续发展的开支后,计算出暴利阶段,主要为了调控垄断行业的高利润。例如,财政部从2006年3月起开始对国内的石油上游开采企业征收的非税收入———即所谓的暴利税。
但是如何界定高端白酒的暴利税呢?高端白酒既不同于垄断企业,白酒也不像成品油一样是生活必需品。而且,高端白酒行业并不存在行政垄断,其价格也是由市场形成的,并且,哪一种高档名酒,所占市场份额也都不具备支配地位,也就不存在市场垄断。因而对白酒行业征收暴利税的前提并不存在。因此,这也就给高端白酒暴利税的征税幅度带来了难题,究竟是越过了哪个槛才能称得上“暴利”?而且,谁都知道,高端白酒消费与公款消费密不可分,不去抓住公款消费的牛鼻子而在暴利税上做文章,可谓靶标瞄错了方向。
其实,高端白酒的特殊性早已超出了“酒”的范畴,如果仅仅纠结于酒来谈论之,恐怕就抓不到事物的关键。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高端白酒一飞冲天,这不是内需之福,而是腐败之祸。”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笔者认为,因为隐藏在高端白酒背后的刚性需求,与公款吃喝如影随形。因为公款吃喝,才会形成对高端白酒的刚性需求;因为公款吃喝,才会对高端白酒的价格不敏感———无论白酒价格如何涨,都不会影响公款吃喝中的购买量。例如在公务接待中,把喝什么酒看成是对对方的重视程度,因此档次只会高,不会低。这样的消费格局,才会促使高端白酒企业有恃无恐地不断涨价。
如果承认以上分析,那么,对高端白酒开征暴利税,厂家只会通过继续涨价来转嫁成本,很难形成有效的降价。既然政府可以限定公车采购价格不得超过18万元,为什么不能给公务接待用酒设定一个上限?因此,遏制高端白酒价格疯长,只有给公务接待用酒制定一个上限,相信比征暴利税实用得多。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