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干部问责当敷衍群众的儿戏?
谁把干部问责当敷衍群众的儿戏?
朱 波/文
江西宜黄“自焚事件”中被免职的两名县官复出了的消息,一时间,论坛有帖子、博客有博文、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传媒有评论……成了媒体和百姓热议的话题。
现如今,官场如此“偏爱”问题官员,就如同过去的游击队战,打一枪换个地方,责任追究过了,民众的注意力转移了,官员也便横空出世了。“落马”官员如此演义着“犯错——问责——复职——升职”的“潜规则”。这不仅是对党纪国法的无视,也是对官员问责制度的讽刺,更是对当初汹汹民意的戏弄和蔑视。不仅辜负了群众对干部问责制度的期望,也损害了政府的威信。
官员节外生枝,我们并非无章可循。有些部门不遵守法律规章,在官员复出问题上,大搞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如此现状若得不到改变,那么,不管多么详细的复出机制,必将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观赏性”制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部犯猎,改过自新,重新使用并无不可。但从近年官员复出的个案来看,一些地方的问责干部复出如此之快,从问责到复出的时间之短,短得让人难以接受,更难以服众,真所谓“问”也勃焉,“复”也忽焉。
从问责官员这边摘“乌纱”,那边又戴“乌纱”之现象不难看出,问责制在中国刚刚起步,责任追究办法尚待规范和抓好落实。官员问责已屡见不鲜,但悄无声息或赫然复出者亦不止一二。被问责的官员能够复出,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看作是政治的民主与昌明,但若复出得不明不白,这就令当别论了。
俗语说得好“民意大如天”。因此,在官员复出问题上,首先要规范干部复出机制和程序,使干部的问责与复出有章可循,堵死“不明不白”的干部复出,避免此类伤害群众感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现象重演;同时,还要重视民众的意见,要创造条件让民众监督。不能仅仅只是满足于公开,满足于人民被动接受信息,这样很容易出现官员在群众反对声中复出;另外,对无视民意、百姓意见很大的复出案例,必须严肃查处干部复出中的违法犯纪行为。
来源:新华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