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亲民之举
期待更多亲民之举
宛诗平
宛诗平
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的光荣传统。2011年,从“省委书记为新人证婚”,到“省委书记请吃羊肉串”;从“市长街头赤足排涝”,到“副市长上街推销萝卜”。这些领导“亲民”的话题,被网民们津津乐道。人民网盘点2011年地方领导10大亲民之举,各级领导干部的“亲民之举”,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评。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如何树立领导干部的“亲民”形象,至关重要。在人民网盘点的地方领导亲民之举中,有8位是省部级领导,1位是地厅级领导,1位是县处级干部。他们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充满了创意和真诚。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察民之情、体民之苦、排民之忧、解民之难,建立起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做到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因此,人民群众把掌声送给他们,实际上也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表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并没有真正践行亲民爱民的信念宗旨。有的把亲民当做一种表演,说起亲民来夸夸其谈,口号喊得震天响。他们热衷于搞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在“作秀”的背后,行的是伤民、害民之实。有的不能摆正自己与老百姓的关系,习惯于颐指气使,吆五喝六,以“施舍者”自诩,把为民办事当恩赐,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更有一些领导干部亲的只是几个利益一体化的大款和亲友,而不是真正的人民大众,在这种“亲近”中,他们损公利己,贪污腐化,最终走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人们唾骂的对象和历史的千古罪人。
亲民者,民亦亲之;爱民者,民亦爱之。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希望更多的领导干部能够走出机关,多到基层一线,把“亲民”当成一种自觉行动和常态,这时自然会有更多的亲民创意不断出现。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