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官德
论官德
郭永平
郭永平
为官之道,德在其首。“官德”不仅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试金石”,更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导向仪”。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官德”修养,时时刻刻以德修身、以德立信、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信念要“坚”。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官德”修养的基石。腐败止于正气,名节源于觉悟。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和“免疫力”,解决“信仰模糊”的问题,在瞬息万变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面前,决不能动摇甚至丧失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解决“信念动摇”的问题,在理想信念这个方向、灵魂问题上,决不能出半点差错;解决“信心不足”的问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挺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
用权要“慎”。权力用在为民服务上是天职,用在立党为公上是尽职,用在碌碌无为上是失职,用在谋取私利上是渎职。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蜕化为腐败分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权看似“风光”,但用权则有“风险”。领导干部必须敬畏权力,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谨慎用权,端正权力观念,自觉接受监督,做到为民用权,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秉公用权,为官不移公仆之志,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处事不循庸俗之情;依法用权,经得起政策和法规的检验。
干事要“真”。无事设官,则是混官;有官不做事,则形同虚设。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真才实学出真知灼见,以真心真意促真抓实干,做到用心谋事、潜心干事、恒心成事,不当太平官,不做糊涂官,不做平庸官,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造福一方百姓上,踏踏实实办实事、兢兢业业办好事、尽心竭力办大事。如果对本职工作无所用心,责任意识淡漠,费尽心机图“升官”,一门心思谋“发财”,把“权力”变成“特权”,那就根本不具备从政道德。
作风要“实”。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都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转变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决不能说口是心非之话、干贪功求荣之事、做投机钻营之官。要敢于直面现实,坚持真理,善于察实情、勤于干实事、敢于出实招、勇于创实绩,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得民心、顺民意的事。
胸怀要“宽”。“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团结体现的是一种宽大的雅量、一种宽广的气度、一种宽阔的胸怀。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充分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能容言、容事、容人,树立起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风气,以亲和的人格魅力产生整体效能,使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想党和人民的事业;劲往一处使,使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上;力往一处用,用在干事创业上。
生活要“俭”。“德以俭出,恶以奢始。”艰苦创业是防治腐败的一剂良药。党员领导干部应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坚决克服和防止醉心于灯红酒绿的奢靡颓废之风,做艰苦创业的典范。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这种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我们发展、振兴的重要保证。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律己要“严”。“在官唯明,莅事唯平,立身唯清。”有人认为吃一点、拿一点、捞一点、玩一点,是人之常情,不足挂齿。其实这是大恶的开始。小节不管,慢慢的嘴更馋了、手更长了、心更贪了、胆更大了,就容易酿成大错。要多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少一些斤斤计较的苛求;多一些敬业有为的奉献,少一些蝇头小利的索取。要把权势、金钱、名位看得轻一些、淡一些,不能为一事一利断送前程、断送幸福。守住了党纪法规的准绳,就守住了做事的快乐,守住了做人的幸福。
责任要“担”。“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者其责不可以不厚。”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愿担当;有的怕事躲事,畏首畏尾,不敢担当;有的浑浑噩噩,安于现状,不肯担当;有的争功诿过、文过饰非,拒绝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大事难事看担当。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和发展进入“深水区”,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不仅要担负起抓好业务工作的责任,也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确保干部健康成长、事业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