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量化”官德 提高选人用人准确性

“量化”官德 提高选人用人准确性
○朱海滔

    为了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近日,山西省出台《山西省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评价办法(试行)》,科学设置干部“德”的考核考察指标,将干部德的考核考察进行量化,并运用正反测评、双向印证的方法,真正把“德”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落到了实处。12月19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直以来,“德才兼备”是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 但与其他指标相比,“德”的考核由于缺乏硬性的衡量方法,考评标准空泛、缺乏具体操作尺度,一些地方对干部的德的考察,一般都是类似“好、中、差”式的模糊评价,很难能够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德的全貌,致使“德”的考核考评结果“千人一面”,甚至流于形式,成为干部考察中的一大难题。
         企业界认为,没有量化的管理是不科学的管理。与之同理,没有量化的干部考察是不科学的干部考察。当下,不少“官德”缺失之痛,已经让人反思制度缺失之痛,通过建设科学有力的品德考察体系来培养、制约、监督干部,已经是当务之急。
        山西省针对德的概念抽象、内容空泛的情况,将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涵盖了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四个方面,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等进行,必要时也可对干部的德进行专项考核。这种对干部的德量化考评,增强了考核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对干部德的考察的深化,在推动干部工作科学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干部的政治品德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细化德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不仅为考德提供“标尺”,使干部德从“摸不着”的缥缈之物细化为“看得见”的具体标准,而且为广大干部修德养德树立了“标杆”,明确了差距不足和努力方向。同时,对官德进行“量化”考核,能客观真实地掌握领导干部“德”的表现情况,易于使“德”真正成为干部晋升提拔的“硬杠杠”、“铁门槛”,有利于将“带病者”、有“不端行为”、“不良作风”者挡在门外,防止“带病提拔”。
  当然,量化官德的考核能反映出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是判断一个干部德行优劣的决定性指标。笔者以为,在量化考评干部德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考评方式的改革创新。即,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倘若在“考核民主”上打擦边球,考核标准即便花样百出,都将毫无意义。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选准用好干部的“试金石”,才能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