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倡行节俭事关中国发展成败

倡行节俭事关中国发展成败 

  中国珠海一金融国企总经理消费豪华工作餐37517元,并试图通过篡改账单来掩人耳目,经过两级纪委调查,事件真相5日才得以大白天下。
  中共中央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后,这类顶风违纪事件的曝光让人痛心。
  各级领导干部能否率先垂范重塑节俭之风,关系到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也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
  一个更深远的影响应该来源于它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改变。
  虽然中共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加大了对餐饮浪费、公款吃喝的调查和揭露力度,却不时有顶风违纪事件见诸报端。
  勤俭节约要达到可以称为“厉行”的水平固然离不开此类监督,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人们主动寻求心灵的改变。
  每个人对盘中一粒米的态度,其实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
  中国人需要温习互济互入的古训,长养悲天悯人的品格,避免在放纵自我的欲望中丧失了自律和己任。如果能时刻念及国内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处于温饱线上,盘中的一粒米难道还不足以让每个人心生敬畏吗?
  只有满怀敬畏,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人们需要戒除过分的物欲,常忆惜福知足之德。如果不能减少对财富乃至权力的贪求,以利他为基础的节俭之风就难以在各级领导干部和百姓中树立。
  不以利他为基础,节约就会陷入悭吝和自私的陷阱,部分官员可能会执着预算盈余代表的新政绩,有的企业家可能会以牺牲消费者利益和苛待员工为代价减少开支,一些民众对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会不温不火。
  中国人需要增强民族自信。工业革命以来,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让很多人认为物质的发展会令人类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适,但是伴随次债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的暴发、全球环境的恶化、社会动荡的发生,人们发现,如果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发展带来的问题并不一定少于它带来的利益。在中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早就指出了发展成败背后的道德规律。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并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生态文明是基本的前提。
  如果中共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厉行节约、反铺张浪费政令能够激发起人们的心灵力量,中国的发展道路将会更加稳健。(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程云杰)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