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腐败都是“土特产品”惹的祸?
官员腐败都是“土特产品”惹的祸?
雷波
雷波
全国政协办公厅2月6日召开秘书长会议,制定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改进会风的措施》,提出16条具体改进办法,其中包括杜绝商业活动,不赠送、不接受纪念品、礼品、土特产品。(据2月7日人民网)
严禁赠送和接受“土特产品”,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全国许多地方和部门结合实际作出的相应规定。这也是十八大后中央和各地加大反腐力度,特别是针对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三公”消费而出的一记重拳,对于这些对症下药的举措,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中央的反腐决心。
如今,逢年过节以送“土特产品”的名义给领导变相送礼、借检查工作、考察考核、指导调研等机会,拿点价格不菲的“土特产品”等等,已经成为官场的一种“潜规则”,成为“边缘腐败”的外衣。
春节前后,大家一谈“土特产品”,首先想到的就是腐败,官员腐败似乎都是“土特产品”惹的祸。土特产经济的兴起,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已经逐步成为很多地方农业领域新兴的支柱产业。在许多工业不发达的地方,“土特产品”的产值在当地工农业产值中占有相当的比率,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功臣”,如今,这一“功臣”,却和腐败绑在了一起。
那么,对“土特产品”痛下杀手就能改变“潜规则”,脱掉“边缘腐败”的外衣吗?严禁赠送和接受“土特产品”,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腐败,但也无形中冲击了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影响了一些以种植和生产“土特产品”为主要经济收入的人群。要想恢复“土特产品”的功臣名号,又让“边缘腐败”穿不上这件“外衣”,只有从产生这种腐败现象的根源入手。
当前产生这种腐败现象的根源就是干部任用的权力还过多地掌握在领导个人手中,导致干部选用上出现“任人唯亲、权权交换、权钱交换”等权力腐败,滋长了“实干无用,关系至上”的不正之风,这就出现一些干部通过赠送“土特产品”展现对领导的尊重,以留下“办事细致”、“想得到”的好印象,拉近关系,进而成为升迁提拔“助推剂”。
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权力只有在制约和监督中运行,才能少发生滥用倾向,即使出现滥用也能够及时地得到纠正或挽回。要根除这种以送“土特产品”拉“关系”换“官位”的腐败现象,只有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行为,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干部选拔工作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