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坚决遏制检查腐败现象

坚决遏制检查腐败现象


  检查考核往往直接决定着下一级机构的政绩评价,谁的政绩出色谁的政绩平庸,还是得通过检查考核来体现。检查考核本身是没有错的,若无检查考核,任由下一级机构胡编乱造,即便一汪浑水也能给吹成天上的明月,基层的真实情况无法考查,真实政绩无法体现。但检查考核得有度,得实在,若是为了检查而检查,每到一处莺歌燕舞,这样的检查还是检查吗?
  日前,广东省政协委员郭清宏痛陈检查腐败现象。他说:“许多领导热衷于搞形式,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过多过滥,基层负担沉重、深恶痛绝,但有苦难言,为通过考核只能给检查团好吃好喝好拿!”于是,验收组变成了“宴收组”,我省某市一年接待上级检查就达400多次,同时该市组织到县里的检查也有100多次。对于上级的各种检查,基层既厌恶,也无奈,还得毕恭毕敬,投其所好。往往检查过后,形势喜人,有人编排道:“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干群背靠背!”

  检查考核是一个老问题了。对于基层来说,检查考核是一柄双刃剑,处理得好,可能为基层加分,处理得不好,上级来个“一票否决”,那么一年的辛苦就鸡飞蛋打,年关难过了。对于上级机关来说,检查考核是一柄尚方宝剑,带剑巡访,谁敢不听谁敢不从?检查考核往往直接决定着下一级机构的政绩评价,谁的政绩出色谁的政绩平庸,还是得通过检查考核来体现。检查考核本身是没有错的,若无检查考核,任由下一级机构胡编乱造,即便一汪浑水也能给吹成天上的明月,基层的真实情况无法考查,真实政绩无法体现。但检查考核得有度,得实在,若是为了检查而检查,每到一处莺歌燕舞,这样的检查还是检查吗?

  现在的问题在于检查考核权有的已经被异化成了特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官场潜规则。据郭清宏委员介绍,这些所谓的检查流于形式,到了基层除了听汇报就是看资料,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形势一片大好,真正存在的问题却很难发现。基层也确实难办,领导来了难不成还得主动检讨负荆请罪?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省纪委前几年在全省清查发现,党政机关各种检查考核项目过多,仅面向乡镇(街道)的就有356项,当时清理了327项,撤销逾90%。可一段时间过后,乱检查、滥评比等歪风又悄然抬头。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检查考核有利可图,有助于上下级之间互通有无,推动官场人脉的增长。另一方面,乱检查与上级有关部门下基层作风不端正有关。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滋养出的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群众对此无不深恶痛绝。

  清除官场积弊,控制检查考核,十分有必要。各级领导应当懂得有效监督、管理下一级,而不能每每通过看材料、喝好酒来搞管理,这样的管理是经不起时间和事实检验的。消除检查腐败现象,关键是要端正上级部门在检查考核方面的作风,约束其行政管理权,增加人民群众、专家、媒体等社会力量的评价比重,使各级部门既要懂得向上级汇报,也要懂得向人民汇报。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与肯定,上级领导再多的夸奖也不过是浮云。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不正是此理吗?

  检查腐败现象的泛滥,也是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检查的钱从哪里来?财政。应付检查的钱从哪里来?财政。可是这些财政支出经过公共预算了吗?若是经过了,是谁拟定的、是谁批准的?下一步,应当从财政预算方面大面积压缩检查考核费用,严格每一项的检查考核,凡是那些枝枝蔓蔓的检查考核,能取消的立即取消,能降格的立即降格。即便是保留的检查考核,也应当以暗访为主,不能总是大张旗鼓地来,大张旗鼓地走,搞检查搞成彩旗飘飘,必然出来的检查报告是歌舞升平。这是要不得的。

  要不得的事情,要慎办、少办、不办。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