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变味采购”为何花钱不讨好?
政府“变味采购”为何花钱不讨好?
王家宏
王家宏
被称为“阳光交易”的政府采购,如今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在其规模逐渐扩大、程序日益规范、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也看到阳光下的阴影:高价采购、暗箱操作、服务滞后、腐败滋生等问题。有研究表明,政府协议采购中存在价格高出一块的现象。本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政府采购,为何没捡到便宜?(2月18日《人民日报》)
很多地方政府在采购过程中,经常出现“高价采购”“豪华采购”“指定采购”等乱象。有的部门为了突击花钱,专捡贵的买,以致于买萝卜却花了人参价。这不仅让政府资金严重受损、造成严重浪费,同时也正中了那些有意要在政府采购中大捞一把的黑商的下怀。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同样的东西,卖给政府价格却高出几倍,他们又何乐而不为?政府的钱不赚白不赚、赚了也是白赚,政府采购能“宰”一回是一回,渐渐地就形成了“宰政府”的心态。
但问题是,政府花了高价钱,却并没买到好东西,也没有得到好的服务。商家“坑”、“宰”居然坑到了政府的头上,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政府的反思吗?如果不是政府的高价采购、豪华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突击花钱、腐败,又如何能上这样的当。政府的变味儿采购让黑心的商家有空子可钻,这不能只怪商家黑心,而应该反省自己公仆意识缺乏、采购能力欠缺、上下级指挥失灵、部门协调不畅以及腐败、突击花钱等问题。
提高采购人员的采购能力,增强与市场的协调能力,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加强资金的监管,提升政府透明度,强化法律制度,是解决政府采购问题的关键。政府变味采购问题的产生,是政府自身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政府自身做起,提高自身能力、加强自身廉洁,杜绝不合理采购和高价采购等乱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浪费。让钱都花在刀刃儿上,该花的就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能少花的尽量少花,能不花的就不花。要把更多的资金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儿上、用在民生上。
政府变味采购、花钱不讨好,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政府的采购腐败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难问题。很多时候,所谓的资金使用监管、最高限价都形同虚设,难以落到实处、难以产生实际效果。为了避免政府花高价钱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既要加强自身廉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也要完善监管制度,更要通过道德和法律的力量,让政府人员由不敢腐败到不肯腐败,由不敢乱花钱到不肯乱花钱的转变,才是最关键、最有效的。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