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公款吃喝就是新型腐败

公款吃喝就是新型腐败 
 吕贵民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春节期间,记者在一些高档消费场所走访时发现,公款吃喝之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也有一些单位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换形式,转战地下,到私人会所或远郊,以“订婚宴”“满月宴”及“亲朋聚会”之名进行公款吃喝。
    据一高档酒店的服务人员说,坐豪华包间的大都是公款吃喝,消费数额最大的是公款吃喝,点菜最多最高档的是公款吃喝,要名烟名酒最多的是公款吃喝,浪费最严重的也是公款吃喝。
    “不管多大官,只要是上级来人就得接待;到上级跑项目、争取资金就得设宴请客;兄弟单位前来参观交流,就得尽地主之谊;外出招商引资,就要请客送礼。还有上级到地方开会的招待宴、送别席等等你来我往,让人苦不堪言。”一位县接待办的同志这样抱怨。
    一位政界朋友说,有时吃请就像赶场子,不想吃推不掉,不想喝驳面子,让人“苦不堪言”。吃饭喝酒成了一种“规矩”和“礼仪”,成了一种“表态”的“形式”,也成了上下级之间达成“沟通”与“共识”的“桥梁”和“纽带”。出于这样的原因,也只好“舍命陪君子”。因而,也就有了许多“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官员。显然,公款吃喝已演变成了一种新型腐败。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因而,公款吃喝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大行其道。公款吃喝,吃的是公款,喝的是财政,不用自己埋单,不掏自己腰包。所以一些人能吃则吃,能喝则喝,不能吃喝创造条件也要吃喝,“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于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什么好吃什么、什么贵喝什么,随之便诞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天价饭菜和天价烟酒。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中国公款吃喝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为1000亿元,2005年后已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让人触目惊心。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便有了舌尖上的腐败。公款吃喝挤占的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公款吃喝消耗的是纳税人的钱,挥霍的是社会公共财富,败坏的是党风和政府的威信,公款吃喝就是一种新型腐败。
    公款吃喝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是财政“失控”,制度“失守”,监督“失察”。我们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反对公款吃喝的强大氛围,全面强化财政预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和信息公开,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形成让一些人想吃不敢吃,吃了报销不了的制度机制。
    据统计,从1949年到现在,中央先后下发的限制公款吃喝的文件有500多个,但仍然管不住一张嘴。民众痛心疾首,怨声载道。究其根源,就是对公款吃喝这张大嘴处罚过轻,没有列入刑法范畴予以治罪。这就难怪民主党派九三学社提议,要把公款吃喝这种新型腐败纳入刑法治罪,用法律规范官员和公务员的公务行为,让惩治包括公款吃喝在内的各种浪费行为有法可依。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浙江)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也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建议,呼吁“公款吃喝者侵占和浪费了社会财产,应当对此通过立法定罪”。
    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遏制公款吃喝严厉措施,汉景帝颁诏凡到地方接受公款招待的官员,一经发现立即免职。宋代也规定,凡“下基层”公干、外出视察的官员,都有统一的就餐标准,超标受罚。如果官员接受地方吃请,或者超标消费,将受到处分,甚至“送法”。
    1940年3月,侨居新加坡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为慰劳国内抗日军民和考察抗战实况,带着募集到的大量抗战物资回到祖国。蒋介石在重庆大摆筵席款待陈嘉庚,一顿饭就吃了800大洋。5月31日,陈嘉庚率慰劳团成员冲破国民党重重阻挠到达延安,毛主席在窑洞门外露天设宴招待陈嘉庚,十多人围坐一张破旧的圆桌,吃的是陕北的洋芋、豆腐等农家菜,唯一的美味是一只鸡。毛主席解释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特意送来的。”饭后,陈嘉庚得知这顿饭总共花了8毛钱后,他“把民族的命运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身上”。随后,他在延安演讲时坚定地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后来他断言:“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如今,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需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延安精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不仅是普通民众应该遵循的哲学,更应当成为官员们坚守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