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切中时弊刹歪风

 
切中时弊刹歪风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习近平还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狠刹公款吃喝风、拜年送礼风、滥发钱物风、铺张浪费风、用车攀比风、跑官拉票风“六种歪风”,体现了省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和传统,展示和彰显了“务实”“高效”的自信心,反映了狠抓作风建设决心,这一举动得民心顺民意。
  治官关键在于治心,换句话说,狠刹“六种歪风”,关键在于根治领导干部的不良“心病”。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就会秉持什么样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为官须治心病。现实生活中,多数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心底纯净、心态平衡,能够正确对待事业、权力和名利。但也有部分领导干部患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病”。有的浮,干事沉不下身,上攀下比、左顾右盼,生怕别人占了便宜,或者蜻蜓点水、松垮漂浮,唯恐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有的懒,满足于看摊守业,工作上被动应付、敷衍了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缺少干事创业的激情;有的贪,欲望太多,私欲太盛,手握权力就肆意滥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当成捞取好处的工具。有的干部整天忙忙碌碌,眼睛盯着的是那些可以为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事情,群众的安危冷暖却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有的干部“深入”基层往往是“坐着车子转转、隔着玻璃看看”,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考察严重脱离了群众;有的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拍脑袋就决定、拍胸脯就保证、拍屁股就走人;有的干部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种种现象,表面上看是个人心态的小问题,实则是关乎事业成败的大问题。试想,一个患“心病”的官员,何以能够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这些患有“心病”的领导干部,败坏党风、政风,严重污染社会风气,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最终贻误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因此,绝不能熟视无睹,任其滋长蔓延。因此,云南省狠刹“六种歪风”,可谓切中时弊。刹歪风得民心、为官先治心。治心,要靠自治,领导干部要牢记宗旨,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约束,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坚持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思为民之责,净化思想灵魂,提升为官境界,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把心思用到谋事创业上。治心,另要靠他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使之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切实为党掌好权、为民用好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使领导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责、不敢腐败,使“心病”消融于阳光之下。

  作风改则事业兴。好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工作法宝”、取信于民的“桥梁纽带”改进工作作风,绝非小事,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关系民生改善,地方发展;党的工作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唯有改进作风,才可以纯洁队伍、提升效率,进而影响政风、民风。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要信仰坚定、对党忠诚、服务大局、人民至上、改革创新、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甘于奉献、清正廉洁。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