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从“三思三创”看如何保持作风纯洁

从“三思三创”看如何保持作风纯洁 
 暨军民 


  作风是一个政党的形象,作风纯洁是一个政党纯洁性的重要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既说明保持作风纯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内容,又说明作风纯洁是衡量和检验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标准。新时期新形势下,只有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才能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基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考虑,浙江省宁波市于2011年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集中组织市、县、乡三级机关扎实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比学先进、查找差距、扎实整改,切实解决当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将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践显示,一年多的“三思三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解决了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机关效能的增速提质,整治了干部队伍的不良风气,取得了良好成效。活动只有阶段性成果,没有永恒的成绩,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必须常抓不懈、与时俱进。如何进一步深化“三思三创”活动,将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的有益经验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必须围绕主题主线,紧贴时代变化和要求。思想纯洁是作风纯洁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要转型,干部思想要率先转型。精神懈怠不但是思想作风的顽疾,更是改革发展的大敌。胡锦涛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精神懈怠的症状,有的躺在功劳簿上当“太平官”,患得患失不敢改革;有的面对风险难题当“葫芦官”,畏首畏尾不愿改革;还有的甘当“庸官”,“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贴时代变化和要求,大胆解放思想,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拓展科学发展路径;坚持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内学外比、博采众长,凝聚科学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形成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紧贴发展阶段和实际。保持党的作风纯洁落实到各地的具体实践中,就要坚持求真务实,既要拉高标杆又不能好高骛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紧贴地方发展阶段和工作实际,深入探索推进科学发展的现实道路,科学分析自己在区域经济、全国范围甚至国际格局中的坐标定位,切实增强创业创新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照标杆找差距,振奋精神干事业,改进作风破难题,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科学发展中作表率、创一流。
  必须始终围绕群众需求,紧贴群众愿望和期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赖以生存发展和长期执政的根基,也是衡量我们党是否纯洁的重要标准。一些党员干部淡忘了党的群众观点,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群众。究其原因,是领导干部“接地气”太少,讲话讲不到百姓的心里,做事难合群众的意愿。现象是“脱离”,但根源在“感情”。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地区发展最迫切、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探索实行难题破解集中公示和公开承诺制,坚持在群众互动中汲取动力,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评判;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对待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必须始终围绕提振精神,紧贴党员干部现状和呼声。保持党的作风纯洁,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既是作风纯洁的主体,又是作风建设的对象。扭转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纯的现象,就要落实“干部转作风、服务促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在鼓舞斗志、提振士气、改进作风上下功夫。要切实强化“一线问题在一线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着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能,加强监督考核,解决好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必须始终围绕廉洁从政,发挥自律和他律作用。腐败行为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妨碍党有效履行执政使命。严格的监督和严明的纪律是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保证。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听党指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纯洁;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同样是纯洁。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自律”,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用纪律管住言行,用原则管住操守,用制度管住小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气、正派、正直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强化“他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严肃处理违反纪律行为,坚决改变执行纪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状况,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要扎实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为社会监督提供更多渠道和空间;要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外部监督凝聚更多社会力量。(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