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维护考录公平应构建“阳光心理”

维护考录公平应构建“阳光心理”
徐骞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务院纠风办主任马馼4月13日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坚决纠正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风。  
  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风,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考录工作中“因人设岗”、“量体裁衣”、“领导批示”、“红头文件”等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对此有诸多不满。众所周知,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不同于社会的其他招聘。其所招录的对象将直接进入拥有国家公权力或国有资产经营权的部门和单位工作。因此,招聘是否公平、考录者素质如何,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必然接受公众更多的考问。  
  当前,有少数部门和单位在处理考录问题时,缺乏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不愿公开、不敢接受监督,甚至正常的招聘也宁愿低调处理,以免惹是生非,确保“万事大吉”。也有一些应聘者,思想上总是顾虑“关系户”,把心思用到“找关系”、“托人情”上去,反而将备考荒废在一边,最后名落孙山,却还抱怨关系找得“不到位”。纠正考录不正之风,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大力惩处等举措固然重要,但如果招聘者和应聘者两个方面思想“不阳光”,再公开的程序恐怕也会被腐化的心灵所玷污。因此,纠正考录不正之风,还应着重构建参与者和社会公众的“阳光心理”。  
  要构建“阳光心理”,就要客观认识考录工作现状。总体而言,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在确保公平、公正上进步很大并且正在逐步完善。比如,现在要进入公务员队伍必须通过公开招考,以前“领导批条子”的现象杜绝了,子承父业也成为历史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招考公告、程序公布和结果公示以及责任追究都已为群众熟知,也成为有关部门招聘遵循的法则。因此,如果一味看到个别的不公正招聘现象而否认其整体的进步,恐怕既不客观也不理性。对于应聘方而言,很可能是“作茧自缚”;对于招聘方而言,如果以身试法,结局可能是丢官弃职,身败名裂。  
  要构建“阳光心理”,就必须以纠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公众的信任从来就不会凭空产生,“阳光心理”也不会在阴天里照射。如果今天出现个超低分考生进入面试,明天某个县出个“红头文件”给予特殊贡献者子女应聘优惠,如此这般,阴雨连绵,阳光如何能照射?这些小事产生的恶劣影响势必导致公众的信任决堤,破坏用人公平和社会公正,给党和政府造成负面影响,给社会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坚决纠正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风,切实还考录以公开、公平、公正。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