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慎独”与廉洁

“慎独”与廉洁
吴勤

   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慎独”又是党员、干部保持思想纯洁的关键所在。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独善其身。”永葆对党郑重宣誓时的纯洁敬仰之情。
  事实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处于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监督之下,做到遵纪守法、行为规范,这是难做到的,只有在“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亦然独善其身、秉公办事,才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可敬的。一位老领导曾这样对前来道谢的同志说,推荐提拔你担任领导职务是我的职责所致,今天如果收了这个礼,你暂时安心了,我却一辈子不得安心。这位领导深深懂得明朝志士陆奋飞的“一时之利,终身之悔”的千古警句,更知晓泰戈尔的至理名言:“顶不住眼前的诱惑,便会失去未来的幸福。”
  其实,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瑄早已提出,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有学者这样分析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廉洁境界,大致可分为四级,一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高尚,严于律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境界的廉洁;二是为获得好名声和晋升提职创造良好条件,勉强做到廉洁,为二级境界的廉洁;三是为保住官位、怕受惩罚,不敢不廉洁,为三级境界的廉洁;四是为谋取个人利益,表面上或眼下佯装成廉洁的样子,为最低境界的廉洁。只有“慎独”者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廉洁,是廉洁奉公的表率和楷模,因此受到世人敬仰。
  追根溯源,“慎独”者总是以高尚的道德为根本保障。江泽民同志强调:“人的素质高,能够廉洁自律,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人的素质不高,即是法律和制度完善,也会有人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道德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古人云:“立身立业,必先养德。”我党的用人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其深刻含义就在于此。纵观历史,官德兴,则国运昌隆,社会安定,百姓福祉;官德衰,则政风颓废,社会混乱,百姓遭殃。为政以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治国安邦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为官从政者有着比普通百姓更高的道德标准,都希望他们成为社会道德行为的楷模,引领社会加强道德修养和道德建设。为官立德,民心所向。
  道德是需要修炼的。心灵之镜勤拂拭才能更明亮,精神家园常呵护才会更美丽。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指出,每个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净化心灵注重内修,贵在自觉自愿,“我要修”与“要我修”,其结果有着本质的差异。革命战争年代,多少先辈面临高官厚禄和金钱美色的诱惑,丝毫不改变信仰,终成大业;如今,党员、干部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判断是非曲直,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而把握正确的行为取向。要常想想入党为什么、将来留什么的教诲,真正明白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道理,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喜乐哀愁,自觉地抛开私心、摒弃私欲、撇开私情,公心用权,涵养浩然正气,彰显公仆本色。要把“慎独”与“不自欺”相互比较,与“问心无愧”相互联系,坚决纠正“以廉自居”的自我纵容心态,对照入党誓词逐句扪心自问,时时处处谨思慎行。要百般珍惜组织的信任,把党的教育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力量、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强大的约束力量,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把独处看成是十只眼睛盯着、十只手指着的地方,毫不含糊地遵从道德规范和从政准则,不断提高纯洁性,永葆思想纯洁。(作者:固原市纪委)
 
来源:《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