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少提笼统平均数 或可消解民众怨气

少提笼统平均数 或可消解民众怨气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说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此报告引来很多质疑声,平民百姓更是憋屈,说是“被住房”、“拖了国家后腿”。本报日前也请有关专家对这份报告进行解读,专家认为引起质疑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平均数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平均数“陷阱”。
    中国人对“平均”二字情有独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强调平均主义,全国统一每人一年1丈3尺6寸布票,不管你是巨人还是侏儒;城市居民每月24斤粮食,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中学生、参加工作的多加三五斤;副食品供应按人口,不分男女老幼。那时候只抓革命不抓生产,经济萧条,物资匮乏,不搞贫而均也不行。有人说,那样很公平。我说,你家里要是有个姚明,你就不会这么说。
    现在,不管官方公布的数字,还是专家学者引用的数据,都喜欢用平均数。“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平方米”,“广州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中国家庭平均资产247.6万元”,这些数字一公布,把老百姓气得直骂娘。以前说差别只是你吃三碗饭我只有两碗,你吃五花肉我吃猪头皮。可现在差别不是几丈远,而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一个富豪的家庭财产,相当于1万个普通农民的全部家当;一个公司高管的收入相当于几十上百个员工的收入,你说这样的平均数有何意义?
    经过逾30年开放改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钢铁、煤炭、水泥等220种产品总量名列全球第一。但再大的数字除以13亿也是个小数字,人均GDP仍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对于宏观数字,你算总量,老百姓没有切身感受,他不会去计较。但说人均收入,说人均住房面积,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跟他的生活息息相关,就非要你给他算清楚不可。说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这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老百姓不懂,但是他看到城市里有大批的打工一族,全家蜗居在租住的窄小房子里;还有不少新婚夫妇和想结婚的年轻人,想按揭一套房子,可是眼巴巴地看着高企的房价而兴叹,你让他怎么相信这个报告是客观真实的呢?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老百姓对自己的钱袋子、住的房子以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算得很认真,而官方公布的数字和专家学者引用的数据,却用笼统的平均数来糊弄他,他肯定很生气。如果政府部门统计的数字翔实点,调研机构调查时深入点,有关专家学者引用数据客观点,少说平均数,多说具体数,那么老百姓听起来气会顺点,牢骚话会少说点,矛盾也自然会减少些,整个社会就会和谐很多。(曾 礼)
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