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更见精神
陈严进
最近,通过学习《中国纪检监察报》长篇通讯《教我们如何不想她》,听取中央纪委监察部组织的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深深地被陈超英大姐的平凡事迹感染着。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陈超英大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为群众作出默默无闻的奉献。
为群众办实事、做小事,是一种为民情怀。群众利益无小事。涉及基层群众、普通干部职工的事情,有时候看起来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但对一个家庭、一名职工来说,有时又是事关工作安心、学习安定、生活安康的大事。陈超英把家里的20万元积蓄拿出来,用于垫付特困职工的欠款;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职工遗属付出的是数万元现金,获得的是18张收条和借据……20万元积蓄、数万元现金,对一掷千金的老板来说也许是小事一桩,但对一个普通干部家庭来说,却是家庭的全部;而对特困家庭和职工遗属而言,更是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群众欢迎这样的小事。
为群众办实事、做小事,是一种务实作风。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但也应当看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少数领导干部贪图安逸,心浮气躁,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看起来干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劳民伤财。而陈超英大姐每年坚持到非洲原始森林项目工地,送去急需物资和慰问用品;先后五次登上海拔3000米的云南轿子雪山、八次深入金沙江边悬崖绝壁上的水绥公路项目工地等等。作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通过给工人们送水果、带吃的,为男同胞们洗衣服、送双鞋,在工地组织入党宣誓等,送上的是工作慰问、是精神鼓舞,这样的“小事”恰到好处。工人们需要的正是陈大姐那样的贴心关怀。
为群众办实事、做小事,是一种责任担当。陈超英大姐有个称号叫“操心婆”。与社会上那些“见利益就上、见困难就让”的人相比,陈超英大姐主动操心更显得难能可贵,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内控机制建设,还是反腐倡廉制度完善,她都事无巨细,认真对待。任何管理上的丝毫疏漏,她都主动承担责任。这种事无大小、勇于担当的精神,是一名党员干部基本政治品质,也是一名纪检干部的忠诚本色。胡总书记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基层纪检干部,如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像陈超英大姐那样,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充分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利益诉求,真正实现知民情、解民意、暖民心的“贴心人”。
从小事做起,从平凡的事情做起,立足岗位、认真履职,我们就可以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就可以服务群众、执纪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