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监督缺位 “吃空饷”泛滥

 
监督缺位 “吃空饷”泛滥 

    
  6月11日,有媒体报道江西武宁县清理出各类“吃空饷”人员85名。仅今年5月,浙江永康市、江西新余市、山东济宁市任城区等地5起事业单位“吃空饷”事件被媒体曝光,一时间舆论哗然。
  早在2005年底,中编办决定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但从近年媒体披露的“吃空饷”事件可以看出,这一现象在各地又日渐“抬头”。
  全国到底有多少公职人员在“吃空饷”?每年吃掉纳税人多少钱?这个问题或许没有人能说清楚,但从清理结果看,“吃空饷”导致财政资金严重流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河南全省清理出各类“吃空饷”人员20773人,涉及资金1.53亿元。而四川“吃空饷”的有3.7万多人,每年冒领经费达6400多万元。
  “吃空饷”主要有以下形式:“旷工饷”。一些人无正当理由,长期旷工;“病假饷”。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多头饷”。未经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冒名饷”。一些本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冒用他人名义领取财政工资;“死人饷”。在职离退休死亡仍领工资或多领遗属补助。
  为什么“吃空饷”现象会在全国普遍存在?在北大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看来,主要原因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很多地方对“吃空饷”问题仅是一查了之,极少有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山东“吃空饷”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仅269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处罚过轻,很难产生威慑力。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