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个别干部驻村成“蛀村”
警惕个别干部驻村成“蛀村”
当前不少地方都在选派中青年干部蹲点驻村.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廓清思路.开拓视野,谋划未来,应该说这些新鲜血液的大量注入.确实让不少“软弱、瘫痪”村级组织“旧貌换新颜”,迸发出了勃勃生机。特别是干部走进基层一线,从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着手,根据群众所需所盼切实帮助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帮助农民解决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中的难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干部到最艰苦边远的基层一线经受锻炼,提高了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其好处毋庸置疑。
然而,有些干部却让“驻村”变了味、走了调,不是驻村为老百姓办实事,却成了名副其实的“蛀村”干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部分干部驻村工作流于形式化,把村组当作“旅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从不把驻村工作当回事,群众一年到头难见其身影。二是部分干部将驻村当做休假放松方式,只求“驻”得开心,不求驻得有效,明曰指导工作,实质是乐得清闲自在,顿顿美酒,餐餐佳肴,吃喝拉撒睡都让村里公款“埋单”,明里暗里给基层添负担。甚至极少干部把村集体资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上,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变换着法子捞油水,将干群“鱼水关系”变为“油水关系”。驻村干部成“蛀村”干部现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员干部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需要引起警惕。
驻村干部成“蛀村”干部,除了干部主观上享受主义思想作祟外,驻村制度方面存在漏洞是外因。古语有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要防止“驻村”变“蛀村”,真正让干部“蹲”出感情,“驻”进民心,唯有从制度上加强管理,防微杜渐、谨小慎微,方能永葆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要强化干部驻村工作公开力度,做好村务特别是财务使用公开,并定期不定期的对驻村干部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彻底将不好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是要加大贪腐问题查处力度,及时清除“害群之马”。同时,要将群众对驻村干部年终评议结果纳入干部个人年终考评,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督促干部廉洁驻村,廉洁做事,让驻村干部远离“蛀村”,真正成为上级放心、群众拥护的“助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