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且乐观看科级干部网上“晒家底”

 
且乐观看科级干部网上“晒家底” 

 
       
    据8月27日《新华日报》报道,“朱珺,区财政局副局长,分工行政、政法、科教文财务管理和核算中心。共有住房三套:一套位于团结路1号,自住;一套位于天智大酒店南,父母居住;一套在传世基业小区,对外出租。本人除每月5000多元工资收入外,有部分投资收益。配偶在小学任教,儿子在国内读大学”…… 江苏徐州600名科级干部网上晒家底,系全国独家。
 
   “家底清,从政清,为人清”。 领导干部的“清”是对党与人民群众的一种交待,也是权力廉洁的基础。因此,敢于“清”家底,亮“实货”的领导干部“晒家底”行为,这是难得的勇气——这是实实在在涉及到领导干部切身利益的事情,甚至牵涉到“腐败”线索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讨论且实践“晒家底”是一种直面问题的勇气,是一种难得的进步。而江苏徐州贾汪区不失为这样的一面“镜子”。
 
    廉政不仅需要宣传,更需要弘扬,需要付诸实际行动的实践。为加强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促进地方崛起,利用网络的便利,在“徐州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官方网站可以获取600名科级干部“晒家底”正规信息,而随时随地接受网民和公众监督的做法更令人眼前一亮。诚然,此次的进步中也存在不足:600多干部的公开信息内容,全系个人自主填写申报,组织未加核实或者说根本无力审核。“尽管我们要求逐项如实申报,但隐瞒或偷工减料的申报确实存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只要有阳光的公开,只要允许民众的监督批评,只要重视舆论的声音,那么,这样的漏洞也必将在直面的正视下被纠正、被杜绝,并使官员的家庭财产公示进程渐入佳境。
 
    且乐观看科级干部网上“晒家底”。当前,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应是一种意识。“推行财产申报并非要‘治’干部,而在于培养干部的‘两个习惯’,即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最终让勤廉成为贾汪的一种执政形象。”徐州贾汪区区委书记吴新福如是说——如果,没有接受监督的意识,没有敬畏法纪的意识,没有真正的勤政廉政意识形成,那么,我们将无法期待良好的政务环境与优质的政府工作作风及效能,更无法以真正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今天的一小步,明天的一大步;今天的廉政勇气,明天的廉政硕果。喜看徐州贾汪迈出领导干部“家底”财产公示全国第一步,当我们能够更加乐观地看待科级干部网上“晒家底”,更加能够乐观与坚定地推动官员家庭财产公示制度向前,更加能够在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下经得起检验,经得起审视,那么,将会使我们的工作步入务实与从容,步入阳光与透明,步入正轨与理智。
 
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