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不贪钱不贪色的廉政承诺为何受质疑

不贪钱不贪色的廉政承诺为何受质疑  
张培元 

 
    最近,湖南省祁东县政府县长雷高飞的万言述廉书被传至网上,引发公众热议。尤其是雷县长关于“不偷懒、不贪钱、不贪色、不整人”的承诺,得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支持者认为官员公开廉政承诺很有必要,批评者认为不贪钱色本来就是每个公务员必须做到的,以此作为承诺内容,说明官德底线下降。
    公开宣示不贪钱色,难道雷县长的承诺真的很“雷”吗?当然不是。某些敏感的网友之所以被“雷”倒,与雷县长的承诺内容无关,而与少数地方的畸形权力生态有关——贪腐大案要案窝案串案高发,官场前腐后继现象屡见不鲜,使官员队伍的公信力降低,甚至连正常的廉政承诺也会被当成笑谈。
    群众对官员的廉政承诺产生习惯性怀疑,责任不在前者,而在后者。现实中大家听多了漂亮官话,听多了各种貌似推心置腹的廉政誓言,譬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主席成克杰的“一想到广西还有2000万人没有脱贫我就睡不着觉”,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的“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人情工程一件不干”,福建省上杭县原副县长罗凤群的“我若贪污一分钱,就将我开除党籍;我若受贿一分钱,就将我枪毙”……这些话里有几分真?再回头检视近年落马的成千上万贪官,在真相败露之前,他们哪个不是以一身正气的形象示人呢?老百姓听多了官员的假话,自然对官员的真话不会轻易相信——既然无法鉴定官话真伪,就只能姑妄听之并在心中存疑,最后让时间来为其作出检验。
    不贪钱色,是为政者必须恪守的一条底线,现实中它却成了不少官员跳起来也抓不住的横杆。太多的“廉政誓言”流于形式乃至沦为“廉政谎言”,太多过于高调和漂亮的“廉政宣示”使公众产生了不应有的“审廉疲劳”。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象,都在催人深思和追问:官话究竟是怎样失去公信力的,我们该怎样拯救内容空洞的官方话语系统,怎样树立公务员队伍的清廉形象,重新恢复和构建公仆们的廉政自信及他信?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不看广告看疗效。对于官员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社会正是因为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兑付检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才使得“廉政谎言”局部泛滥,一点一滴地侵蚀掉公众的信任感。因此,就多数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想听雷县长们关于“不偷懒、不贪钱、不贪色、不整人”的公开承诺,更期待有关方面有效提升权力运行的社会能见度,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份承诺兑付的完整性、准确率和具体效果。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