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铲除官商“同体”乱象不能止于地方问责

铲除官商“同体”乱象不能止于地方问责
 
半步ok

  针对网上疯传的“河南一公务员银行账单曝光,日进千万”的消息,涉事方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委宣传部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进行了独家回应。郏县县委宣传部表示,网友曝光的“薛国强”确实为公职人员,但因其本人也是企业家,其存款是由企业盈利所得。(新华网,9月1日)
  “日进千万”,对许多富人而言都算一个“传说”,可这样的事情偏偏发生在一个月收入仅二千多元的公务员身上,这不免民众们心生疑问。可问题并不止于此,“其存款是由企业盈利所得”的官方回复才真正将舆论推向了高潮。
  公务员可以兼任企业家吗?这个问题虽不敢说“地球人都知道”,但是作为国家机关单位没有理由不知情。《公务员法》明令禁止公务员在企业兼职,可郏县县委宣传部却硬是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说的那样的坦然和从容,还义正言辞为“日进千万”官员进行了辩护。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政府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却执意为官员的违法行为开脱,这置建设法制社会于何处?置惩处官员违法乱纪的决心于何处?更置政府的公信于何处?
  郏县的回复让我们看到,部分地方政府对官员从商的默许,甚至支持。所以,在谈规范公务员行为时,我们不能只将希望寄托在出台几本法律、法规上。再完善的法律,再严格的法规,如果不执行那也只是墙上的“摆设”,书本中的“口号”。
  事件中被“曝光”的官员被我们看见了,可是否还有潜伏得更深的官员?是否还存在“日进石金”、“日进亿元”的官员呢?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调查,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打击力度,不断完善官员监管机制。
  可是,完善监管机制,它所涉及的并非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能只靠一时的严查,或者出台几项措施。官员能够“潜伏”在商界多年,往往与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联。地方政府往往也非常尴尬,官小的可以管,官大的怎么管;能够看见的可以管,不能够看见的又怎么管;财产公示的可以管,财产“隐形”的又怎么管?
  所以,笔者认为,要铲除官商“同体”乱象,不能简单的把责任全部推给地方政府,关键在于深入推进公权力的改革,特别是“一把手”公权力的改革。只有多从源头进行思考和探索,清除其背后的“保护伞”,终止官员从商的“暗流”,才能真正铲除官商“同体”乱象的根源。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