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谁助长了冒牌“官员”行骗的歪风

谁助长了冒牌“官员”行骗的歪风
 
张强红


  一名男子冒充忻州市副市长,以引资承建大型工程项目为“诱饵”,上演了一出长达两年之久的骗局,先后骗取现金45万元,索要礼品近5万元。9月14日,忻府区公安局向媒体通报了这起诈骗案。(据9月17日《山西晚报》)
  一场行骗的闹剧,何以上演长达两年之久?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笨拙愚昧的伎俩,怎能在付出50万元的惨重代价后才恍然醒悟?在骗与被骗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恐怕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
  时下,打着官员的幌子,祭出领导亲戚的大旗,狐假虎威,招摇过市,坑蒙拐骗的闹剧,时常见诸报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另一些人结识权贵、攀龙附凤、贪图利益的心理,干起了违法行骗的勾当,且屡屡得手。笔者不禁要问,在权力面前,在金钱的诱惑下,人的洞察力和鉴别力到底在哪里?
  一个冒牌的“副市长”,以引资承建大型工程项目为“诱饵”,给建筑商邓某“下套”,在长达两年之久的谎言中,在骗取50万元的钱财后,方才识破是最大的讽刺。试问,冒牌副市长的身份识别有那么难吗?甘愿被骗50万元背后有什么企图?不明自喻,实乃利益熏心、鬼迷心窍所致。
  《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禁止利用职务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某些领导,对于党纪国法置若罔闻,亲自或委托亲戚染指当地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项目,谋取暴利。基于此,一些违法分子良苦用心冒充官员行骗,而一些迷恋权力、渴望一夜暴富的人甘愿被俘,骗局屡屡得手,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假冒官员行骗的歪风。
  如何有效遏制冒牌官员行骗的闹剧?一是建立健全权力科学运行的机制和体制,让权力在阳光下接受广泛的监督;二是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净,永葆领导干部政治本色;三是从商者要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秉承职业操守,练就一双慧眼,消除思想杂念,合法经营;四是社会广泛监督,形成舆论高压态势,让冒牌官员行骗的闹剧消失的无影无踪。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