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约束和公开接受监督的表达
自我约束和公开接受监督的表达
孙艳敏
近日,湖南省祈东县县长雷高飞4年前就职演讲中的廉政承诺“不偷懒、不贪钱、不贪色、不整人”引发网友热议。8月27日,又有媒体报道了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600名科级干部在网上公布个人财产并作出廉政承诺的消息。
对于领导干部的廉政承诺,赞赏者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向好的姿态。质疑者认为,承诺的事项是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坚守的底线,没有实质意义。9月2日,中南大学法学院廉政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李满春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廉政承诺体现了领导干部勇于自觉接受监督和评议、勇于对群众负责的胆量和廉洁从政的决心。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廉政承诺是自我约束和公开接受监督的表达
领导干部作出廉政承诺并不是现在才有。近年来,新任领导干部作出廉政承诺、进行廉政宣誓、签廉政承诺书等诸如此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廉政承诺从总体上讲,有,比没有好;有了,做到比做不到好。”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张桂珍告诉记者,领导干部不论是主动作出廉政承诺还是被要求作出廉政承诺,最起码表明他们能公开表示接受民众监督。可以说,领导干部作出廉政承诺是一系列反腐倡廉举措的有益补充,是廉政建设中的一个环节、一种方式。
“领导干部作出廉政承诺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态度影响行为。”李满春认为,领导干部敢公开承诺是好事。敢于坦诚和公开地表态,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约束和公开接受监督的表达。当前,确实有一些官员“台上讲廉洁,台下搞腐败”,这些不良现象导致公众对官员的公信力产生焦虑,以致“逢官必疑”。我们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能“一叶障目”,应该全面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以偏概全陷入极端。
廉政承诺对领导干部守好形象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对于网友“廉政承诺有用吗”的质疑,李满春认为,领导干部能够公开向社会作出廉政承诺,对于他们守好形象有一定的督促和警示作用,对于他们今后践诺能起到很好的激励和指引作用。
张桂珍告诉记者,廉政承诺能起多大作用,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承诺者是真心承诺,并且用承诺书提醒自己抵挡诱惑,这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及其他廉洁从政条件,时间长了,其原有的自制力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承诺可能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如果承诺者本身就有虚假承诺之意,这样的承诺再多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领导干部作出廉政承诺后,应该有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其践诺。
关键是要切实遵守和兑现承诺
领导干部作出廉政承诺,仅仅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切实遵守和兑现承诺,处处用承诺这面“镜子”检查自己的言行。正如有网友所说,豪言壮语与千言万语,不如汇成亲身实践,不如实实在在地埋头苦干。
据媒体报道,雷高飞在作出廉政承诺后的4年,始终“低调做人、规矩做事、高调做官,为组织尽责,为人民尽力”,恪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让好处使自己放弃原则,不让人情使自己违背良知,不让金钱左右自己签字的手”。受访专家认为,这就说明,一名官员只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认真践诺,他的廉政承诺就没有什么不妥。
“制度是保障,坚持是关键。”李满春认为,领导干部作出廉政承诺不是儿戏,要使廉政承诺真正落到实处,应该从制度层面确保践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持之以恒,认真践诺。另外,加强外部监督是打消人们疑虑的最好途径。一旦有了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再加上对不履行承诺或履行不到位的给予相应处罚,领导干部就不敢“一诺了之”了。
张桂珍认为,要将廉政承诺落到实处,首先要使领导干部自己警醒于心,时时事事以自己的承诺规范言行;其次,要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让群众对照官员承诺进行监督,对官员形成无形的压力;再次,有关部门要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承诺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视情况分别进行奖惩;最后,要从制度上规范和制约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这才是最根本的。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