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斗金”岂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日进斗金”岂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江边观察者
江边观察者
一个科级干部,在担任宁夏中宁县林业和枸杞产业发展局局长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利用职务之便,先后10次非法收受贿赂138万元、贪污公款687760元、并对2635211.42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赃款共计466万余元,可谓日进斗金。(据10月8日《法制日报》)
以上提到的这名科级干部,就是原宁夏中宁县林业和枸杞产业发展局局长陶荣。根据有关媒体的公开报道:“在陶荣贪污、受贿案中,许多公司要么行贿,要么为陶荣个人贪污造假,这些单位和个人固然看重的是陶荣手中权力,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人冒着违法的风险,就是能让陶荣多拨付工程款。”
贪官落马,本是无足挂齿的事情,受到惩罚也是罪有应得。但是,陶荣腐败案件却有其独特之处,发人深思,值得警醒。这样的独特之处,一是陶荣虽属局长之列,但却是小小的一名科级干部。虽然官小,但却能够犯下大案,贪污受贿赃款共计466万余元,十足地上演了一把“小官大贪”的丑剧;二是在陶荣案件中,很多单位和个人冒着违法的风险,为陶荣贪污受贿作假,期望赢得他的“关照”,这是何等荒谬的事情?但是,荒谬变成了现实,而且有人还这样地“趋之若鹜”,不得不让人警醒。
现如今,官场风气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败坏。少数干部不仅自身不能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大肆贪污受贿。同时,一些人也是挖空心思,甚至是冒着违法乱纪的风险一味迎合贪官胃口,上演着权钱交易的罪恶勾当。至于党和人民的利益,这些沆瀣一气之人自然是不管不顾。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样的腐败同盟给案件的查处和群众的监督造成极大困难。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式的腐败,看似你情我愿,实则是建立在不正当利益交换基础之上的小圈子行为。这样的腐败模式,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旁,满足着自身的贪欲,败坏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必须得到有效制止和惩处。
中国共产党反对腐败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无论是什么人,无论职务多高,无论曾经做过什么贡献,只要搞腐败,都会被查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式的腐败,虽然看似隐蔽,但危害却是极大。治理这样的乱象,一则靠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让自己的思想纯粹一些,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廉洁从政,真正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中去;二则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尤其是在重要领域要建立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并让其真正发挥作用,尽量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从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日进斗金”岂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不望后来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