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理想归来

    多年前,自己和大家一样,怀揣着一份理想考入法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繁琐、利益平衡的纠结、当事人的无理纠缠,收入与付出的不成比例,使我们心力交瘁,变得麻木与懈怠,有人选择了放弃,有人选择了离开。理想与我们似乎渐行渐远。

    然而,就在去年12月10日,因为一个名叫邹碧华的法官突然累倒在前行的路上,朋友圈、公众号、新闻头条第一次被一位法官占据,不分体制内外,纪念文字喷涌而出,追忆怀念连绵不绝。自己的灵魂被深深触动了。原来,在我们身边,邹碧华一直用生命追寻着理想,实践着理想。

    邹碧华是北大法学博士,他是全国首届审判业务专家,他的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已经成为全国一线法官的“教科书”。然而,令人心生敬意的不仅仅是他的才华和学识,更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对法治理想的不懈追求。

    大家都知道,邹碧华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操盘手,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面对许多人的忧虑、质疑甚至不满,邹碧华选择的是背着黑锅前行。因为他深知,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呢,改革从来就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

    但你也许并不知道,邹碧华曾经让他的学生搜集了微信上所有吐槽司改的文章和段子,既报给领导参考,也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那些文章中所提到的错误。他说,无论如何,司法改革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实人和年轻人吃亏。

    你也许并不知道,邹碧华临终前最后一条信息是发给律师的,“希望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简短的一句话成了他最后的寄语。因为他始终相信,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表明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

    你也许并不知道,当邹碧华第一次把当上法官的消息,告诉远在江西老家的母亲时,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

    你也许并不知道,邹碧华的公文包内,时常放着厚如砖块、写满批注的英文管理学著作,他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

    你也许并不知道,邹碧华以前一般不会在凌晨两点之前休息,近两年也是常常工作到深夜12点,他对妻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先睡吧”;

    你也许并不知道,邹碧华爱好摄影,喜欢弹吉他,歌也唱得好,还曾经是国家三级运动员,在妻子的眼里,他一直是个阳光大男孩;

    你也许并不知道,就在邹碧华离世的前一天,他刚刚打电话祝儿子21岁生日快乐,他还有许多自己21岁的故事要跟儿子聊……

    其实自己和邹碧华也曾有过小小的交集。在2013年市中院组织的三大技能培训班上,那个冬日的下午,他一口气为我们作了整整四个小时的讲座,当时自己有幸录了音,如今再次聆听讲座的录音,邹碧华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其实,他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我们,他还在我们身边,他还在我们心里。

    最高法院法官何帆在追忆老友时,这样写道:“碧华的孜孜努力,他为之奋斗与献身的,并非个人荣辱,也不是司法入邮入币,而是要让法院更像法院、法官更像法官,让这个国家的司法,真正担得起值得担负的权威与荣耀。”

    在他的身上,我们找到了我们曾经失落的理想,他使我们懂得了理想不只是用来谈论的,理想是需要实践的,理想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寻的!惟有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坚守公平与正义,努力办好每一个案件,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伟大进程,也许未必都能达到邹碧华的高度,但只要心怀理想,生命终将青春无悔,了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