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反腐“前哨”——关于加强派驻干部队伍建设的讨论
派驻监督是党的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十八大以来,各级派驻机构按照中央纪委要求,聚焦中心任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取得一定成效,但还远未到位,有的派驻干部责任意识不强、不愿不敢担当,有的能力水平不够、不会不善监督,有的派出纪委对派驻机构领导管理不够,等等。全面从严治党对派驻机构履职提出了更高标准,对派驻干部队伍提出了更严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本期讨论邀请部分派驻纪检组组长、纪检监察干部围绕加强派驻干部队伍建设,说问题、谈原因、提对策。
强化责任意识——破解不愿不敢担当的问题
“加强派驻机构建设,首先要解决一些派驻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不想监督的问题。”四川省成都市纪委驻市工商联纪检组组长刘湘泉的话点到了不少派驻干部的“痛处”。
参与讨论的同志毫不避讳地指出一些干部不愿不敢担当的现象:有的纪检组长在党组中参加本职以外的业务分工,甚至兼着部门的行政副职,有权有利,乐此不疲;有的派驻干部忘了自己是上级纪委派出的,同驻在部门同志一团和气,混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缘,不敢板起脸来监督执纪问责;有的派驻机构几乎没有进行过纪律审查,发现问题也不向派出纪委报告,总是“后知后觉”,成了“不抓老鼠的猫”……
产生这些现象既有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党性缺乏、担当意识不强的原因。比如,个别派驻纪检组长认为,自己作为驻在部门党组成员,哪能去监督部门的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有的派驻干部讲:“端着人家的饭碗,不太好挑人家的毛病”;有的干部因年届退休,被安排在纪检组工作,抱着“平稳着陆”的心态,把纪检组当成了“养老院”,不想干、不担当;还有的干部把组织上的“派出监督”理解为“派去升官”,以为就是给自己解决一下职级待遇问题,过段时间说不定就转岗了,把监督责任置之脑后,等等。
湖北省纪委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组组长刘汉诚说,“学思践悟”专栏最近刊发的“加强派驻机构建设”系列文章振聋发聩,对于澄清模糊认识、强化担当意识有着醍醐灌顶的重要作用。比如,派驻监督本质是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是同级监督,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饭碗”不是哪个部门给的,是党和国家给的,是人民给的!决不能错误地认为办公经费、工资福利从哪个部门开支,就是端那个部门的饭碗,认为加强党内监督就是给“人家”挑点毛病。组织派你去是当“猫”的,如果不愿得罪人,组织考察任命的时候可以向组织提出来。但是,一旦接受了组织安排的这份工作,就必须忠于职守、敢于负责、敢于监督执纪。
参与讨论的同志一致认为,这些论述有力驳斥错误认识,分析透彻、见解深刻,要求明确具体,如果派驻干部还不愿不敢担当,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提升能力素质——破解不会不善监督的问题
派驻干部能力素质跟不上形势任务要求,这是大家反映的普遍性问题。“从各单位整合编制成立派驻机构时,人员来源多样,有的干部工作10多年都没有接触过纪检监察工作,监督执纪能力不高。” 广东省清远市纪委第四派出纪检组组长周先辉说,一些派驻干部对党纪条规不熟悉,政策把握不准,面对信访线索不知该从何下手,工作比较吃力。
对此,大家建议,派出纪委要多选配政治强、业务精的干部到派驻机构工作,发挥骨干作用,通过“上挂锻炼”、“跟班学习”、“以案代训”等方式加强培训,提升派驻干部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
湖南省纪委驻省农委纪检组组长丁友平说,派驻监督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少数”,着力加强对驻在部门本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监督,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中层干部的监督。同时,要督促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看看全面从严治党管没管、治没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选人用人有关规定有没有落到实处。
大家认为,干监督的活就要关心“张家长、李家短”,发挥“在一个楼里办公、一口锅里吃饭”的优势,关注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从问题线索抓起,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前端,收到问题反映、发现线索就要马上处理。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
中央纪委提出,探索派驻全覆盖,归口综合派驻的步子要再迈大一些。这给了地方和基层纪委很有针对性的指导。“县级纪委派驻机构普遍人手少,有的监督执纪工作难以开展。”福建省屏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凌庆贤说,我们将全县统一管理的纪检组划分成几个片组,协同开展监督检查、纪律审查等工作,解决人手不够、经验不足的困难。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开展归口综合派驻工作,把有效的力量用好用活。
加强管理监督——破解派驻干部到纪委成了“客人”的问题
有的纪检组站在驻在部门立场上,甚至以落实驻在部门意图为主,对发生的问题捂着、闷着,不向派出纪委报告,成了“驻的制约和派的无力”。“学思践悟”专栏刊发的《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文章分析说,造成这种情况,既有派驻机构自身不敢担当,认识不到位、作风没转变的原因,也有派出纪委对派驻机构领导、管理、服务不够的问题。
参与讨论的派驻纪检组长对此深表赞同,有的同志说,一些纪委对派驻机构的领导管理很不够,感觉是一派了之,平时很少过问纪检组的工作,让派驻干部产生了“在驻在部门是外人、回到纪委是客人”的感觉,归属感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定期约谈纪检组长,让派驻机构干部参加中央纪委机关相关工作,与派驻机构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
大家建议,各级纪委应学习中央纪委的做法,加强对派驻机构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协调,统筹安排派驻机构干部选调、使用、交流、培训、锻炼工作,让派驻干部感受到是派出纪委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觉到有领导、有依靠,形成派驻机构与派出纪委“工作一盘棋、干部一家人”的局面。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纪委派出第三纪工委书记杨爱学说,派出纪委要关心派驻干部的成长、进步,在考察任用干部时对机关干部和派驻干部同等对待、统筹安排,加大交流轮岗力度,消除派驻干部的后顾之忧。
对派驻干部的管理不仅要体现在工作、任用上,还要体现在作风纪律上。“严管就是厚爱。”吉林省蛟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凤文说,对派驻干部容易出现“驻在部门不管、纪委机关监督太远”的问题,必须用对机关干部同样的尺子去规范派驻干部的言行。
“己不正,焉能正人?”大家一致认为,派驻机构同样要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正人先正己”的要求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防止“灯下黑”。
参与讨论的同志要求,对工作中失职、渎职,发现问题线索既不报告又不处置,反而身在其中甚至乱在其中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本报记者 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