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案例选登

“明星校长”沦为贪腐典型

                                       长沙市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在讨论案情

    平日里高谈“立德树人”、“行为世范”,背地里却大肆收受钱物;表面上谦谦君子、为人师表,私底下却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上级批准100万元的校庆预算,他却要“上档次”,花费900多万元。全国优秀校长、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范秋明身为人师,本应立德树人、行为世范,却失德失范、自甘堕落。

    “人民教师本应立德树人、行为世范,但我却失德失范、自甘堕落。”这是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范秋明9月12日在市纪委谈话室里的忏悔。日前,范秋明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范秋明是湖南省的“明星校长”,是公认的有思想、能干事、会干事的能人。他1981年参加工作,1993年成为宁乡县的“王牌语文教师”,1996年任宁乡一中校长(副处级)时才34岁。尤其是2006年任明德中学校长后,政绩突出,将明德中学打造成湖南名校,学生高考成绩连年名列全省前茅,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全省优秀教师。

    然而,在荣耀光环的背后,范秋明却有着另一张面孔。正如他所说:“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人民教师,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所谓文化人,却背叛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文化,成为了道貌岸然的文化伪君子。”平日里高谈“立德树人”、“行为世范”,背地里却大肆收受他人钱物;表面上谦谦君子、为人师表,私底下却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实际拥有五套房子和一个门面,却欺上瞒下,在2014年、2015年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上,只填写两套房产……纪律二字,在范秋明眼中被视若无物。在悔过书中,他分析自己正是因为党性不强、思想不正而铸成大错。就在被市纪委立案调查的前一天,他还和几个建筑承包商一起吃喝玩乐、收受“红包”。

    据长沙市纪委负责审查此案的有关人员介绍,2013年11月,明德中学举办校庆,范秋明提出了“校庆一定要上档次”的要求,于是开支高达900多万元,大大超出了上级批准的100万元额度,造成了极大浪费和不良影响。像此类重大事项,范秋明从来都是“说一不二”,成了“一霸手”。在学校基建工程中,5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按规定都必须经过招投标。而范秋明我行我素,将高达数百万元的学校基建工程项目切割成十几个小工程,大量附属工程都没有经过招投标,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即使个别工程实行招投标,范秋明也直接跟下属甚至招投标代理公司打招呼,让自己的“关系户”中标。

    范秋明剖析自己堕落的原因时认为是交友不慎害了他。“很多所谓的朋友都是利益关系,不是益友诤友,我被这些朋友利用,被各种关系利用,不慎思、不明辨,一步步走上权钱交易的不归路。”

    由于范秋明掌握着人事、招生、基建、财务审批等多项权力,掌管着学校几亿资金,因此成为众多有求于他的人追逐的对象。为了和范秋明搞好关系,一些人借老乡、同学、学生之名套近乎,挖空心思开始了种种公关行为。当他们得知范秋明爱好诗词书法,便借“以文会友”和他交朋友;当他们得知范秋明爱好赌钱打牌,便经常邀他打牌娱乐……慢慢地,在范秋明身边,围绕“权”、“钱”,建立了一个互相利用、结交关系的“小圈子”。范秋明以圈划人,承包学校工程项目的人大多数是圈内老乡、同学、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是优亲厚友,圈内优先。范秋明的“朋友圈”,成了权钱交易的“大本营”。

    据调查,范秋明收受他人钱物百分之八十都发生在十八大以后。给范秋明送钱的形式五花八门,为了确保安全,隐藏“狐狸尾巴”,范秋明可谓机关算尽。有的直接送现金,有的跑腿为他支付房屋契税、尾款。有的直接送银行卡。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一些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在范秋明的授意下,以自己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并连同密码一起送给他,范秋明的几个下属为了能解决编制、提升职务、晋升职级等问题,送给他多张银行卡。

    据了解,范秋明被移送司法机关后,长沙市纪委立即召开全市教育系统案情通报暨以案释纪专题会议,对范秋明严重违纪案进行通报并进行深刻剖析。会后,全系统就范秋明案进行深刻反思。同时,市教育局对所属各单位扎实开展内部审计,对涉嫌违纪的2所学校有关人员进行立案调查。通过内审、完善财务制度,防止违规设立小金库。此外,市教育局针对学校食堂管理、合作办学、基建维修、物资采购、教师招聘、阳光招生等6个方面,起草、修订、汇编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本报记者 邹太平 通讯员 甘艳 李衍富)


底线一旦突破 必然操守全失

    是选择利益还是选择纪律,是选择享乐还是选择节制,决定人生的不同走向,也昭示着人的价值认同。

 “明星校长”范秋明选择了利益和享乐,最终走上了一条违纪违法的不归路。然而,党员干部一旦在纪律上失守,党性、道德、名节、操守就会溃堤决口。范秋明就是明证,他从昔日的“明星校长”沦为今天的贪腐典型,并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完全是咎由自取。

  人们不禁反思,为什么一些能人、名人、甚至是“政界明星”“文化名流”,最后沦为“阶下囚”。这些人要学历有学历,要知识有知识,不是不懂得贪腐的危害,也不是不知道违纪违法的下场,他们之所以走上一条不归路,原因就是纪律规矩意识淡薄,没能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行为习惯。在他们看来,违反纪律无所谓,离违法还远着呢。殊不知,违纪习以为常,离违法也就不远了。范秋明从“公认的有思想、能干事、会干事的能人”沦为贪腐典型,与他“视纪律为无物”是分不开的。

    纪律是党的生命,党的纪律保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优良传统作风,保障路线方针政策。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党员守住了纪律底线就不至于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纪律底线一旦突破,必然操守全失,跑冒滴漏、跑风漏气,脱纲离谱、脱轨越界就会发生,就会由“破纪”走向“破法”。范秋明心中无纪,缺少敬畏,“破纪”就成了必然。“破纪”的连锁反应就是“破法”,就会在“温水煮青蛙”之中走向一条贪欲之途、贪腐之路。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纪律除了对党员干部的约束,还应成为一种价值追求、价值认同。当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什么很多党员干部宁愿舍弃生命也要遵守?是因为纪律里面体现着信仰、理想、宗旨,从而让广大指战员把纪律当作一种价值认同。有了价值认同,才会有思想自觉、行为自觉、文化自觉。

  毛泽东同志讲,纪律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厉害。这就告诉我们,纪律是讲善恶、辨忠奸。让纪律成为一种价值认同,就要对违纪行为严惩不贷。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对违纪者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还有的领导干部视违纪为能事,把违纪没人敢管当做一种本事。对这种无视纪律的行为,必须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按照纪律的六类“负面清单”,坚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真正把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管到位、严到份,才能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

  卢梭曾言:“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 这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唤醒党规党纪意识,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成为心灵深处的“压舱石”,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避免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毛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