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让尽本分的人得归其位

据新华社电,甘肃省今年首次面向2015年度脱贫“摘帽”村的村支书与村主任,招录46名乡镇机关公务员。不仅如此,招录条件也放宽,年龄放宽到45周岁及以下,而且既可以报考面向脱贫“摘帽”村的“单招”计划,还可同时报考面向全省所有村支书与村主任的“统招”计划。

他们不过是“村官”,现在又是“单招”,又是“统招”,而且年龄还放宽到45周岁,此前担任“村官”的时间还计入工龄,对于其他人而言公平吗?不仅公平,而且非常公平。

不得不承认,一些人考公务员,看重的是公务员的稳定、体面,至于考上公务员是为了干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却不是第一考虑的因素。反观这些“村官”,他们不是在“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的农村,就是在“插花型贫困县”的农村,有多少公务员会心甘情愿在这种地方待得住?不仅如此,这些“村官”带领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他们的能力毋庸置疑,这样的人都应该得归其位。

现实中,以考定人、年龄设限等条件却成为很多德才兼备有实绩的人无法迈过的天堑。于是,高学历低能力、不善干事善考试、论资排辈等上位的人并不鲜见,他们虽在其位却不谋其政,虽有公务员身份却不尽公务员的本分,不思进取、庸庸碌碌、得过且过,影响了公务员形象,寒了实干者的心。

甘肃省从精准扶贫一线选拔人才、将“穷帽子”与“官帽子”挂钩,坚持的是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不是偏心,是正心,而且暖人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只要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让尽本分者有身份,相信会有更多的“村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业中来。

有身份了,真正当官了,走了怎么办?不再尽本分了怎么办?甘肃省也早有考虑,即脱贫“摘帽”“村官”通过考录成为公务员后,首先仍然安排到所在村继续任职。他们在乡、村工作满5年,才能向县里调动。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下、进出之间,表面上是一个身份问题,首先也是本质上却是一个本分问题,尽本分者方能进且能上,不尽本分者该下也该出。(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