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友必以端 崇德必努力
![]() |
徐定超像 |
徐定超(1845-1917),浙江永嘉人,清光绪九年(1883)高中进士。徐定超在晚清时曾出任京畿道御史,任内他不惧权势,接连弹劾了段芝贵、莫锡纶等十数位高官,一时名震京师。
武昌起义爆发后,徐定超顺应时代潮流,以67岁高龄出任温州军政分府都督,徐定超之孙徐章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徐定超赴温州上任时,“前去迎接者人山人海,不料他改乘别的轮船,两天后才悄悄地来到温州。人们知道后,又领着乐队,抬了绿呢大轿来接,却被他拒绝了。”由此可见,徐定超对阿谀奉承的社会风气是深恶痛绝的。徐定超在都督任上不过一年,但他救济贫困,除暴扶弱,政绩显赫,老百姓对他交口称赞。
1912年8月中旬,温州遭遇特大洪灾,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瓯江中浮尸数千。尽管此时徐定超已经卸职,但他与三子象先、内侄象严在温州城东郊设救生局,一方面散尽家财,另一方面积极募款,用以安顿灾民。
1913年,徐象先当选众议院议员。不久,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停止参众两院议员职务。为此,徐定超父子等人严正声讨袁世凯“今非法解散国会,是破坏约法也”。袁世凯以“长子象藩免试知事分发江西,三子象先免试知事分发江苏”利诱,被徐定超毅然拒绝。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反对,撤销帝制后,袁世凯又妄图留任民国大总统,徐定超又与当时有识之士联名发表宣言,拒不承认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在强大的民意下,袁世凯最终黯然失色于民国的政坛。
1917年11月下旬,徐定超携夫人一行五人坐船从上海返回温州,途中与另一艘船相撞。徐定超在危急时分,冷静组织民众逃离,要求船员先行救助妇孺,最终,夫妇一行五人俱罹难。闻此噩耗,温州市民在江心屿为他竖立了徐公纪念碑,在他的家乡枫林建立了御史祠。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还为御史祠题写了楹联:“念祖楼台高百尺,监官祠宇壮千秋。”
徐定超很早就立下教育救国的宏愿,他曾出任过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培养出了许多杰出人才。他也十分重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曾作《戒训子孙歌》一首:
壮敬日以强,服劳本天职。安肆日以偷,在床但燕息。人禽争几何,舜跖分劳逸。劳者善心生,逸者独饱食。爱汝必劳汝,非好为呵责。昔贤轻权利,以喜言生殖。渊明好读书,子荆善在室。半缕知艰难,一钱不轻掷。懿行必躬行,嘉言勤抄摘。日引而月长,豁然增知识。取友必以端,崇德必努力。尺璧不足珍,分阴良可惜。闭户求放心,开卷庶有益。臧谷虽亡羊,补牢犹可及。
这正是徐定超为子孙制定的家规,他希望子孙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珍惜时间、用功读书的好习惯,尤其“取友必以端,崇德必努力”,即择友时一定要选择品行端正的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作为为人处世的方向。徐定超的三个儿子都是饱读诗书之士,各自在事业上也有所建树,可见徐定超教子有方。今天看来,徐定超写的《戒训子孙歌》也还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邹姿化 董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