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疯狂造假 背后的真问题
疯狂造假为他人谋利,并收受钱款,贪占公款、冒领他人工资……河南省鲁山县烟办原党组书记、主任卢秀鹏严重违纪,被严厉查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腐败分子的“业绩”,大多是通过造假手段来实现的,从假公章、假档案到假手续、假发票,“假”字开路,“贪”字打底,终于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剖析这个案例,有两个真实的问题不能忽视。其一,造假者为何能畅通无阻、大行其道?在这位“造假”一把手的办公室里,各种专用章、表格应有尽有,俨然成了集人事安排、年度考核、干部调动等权限为一身的“造假工厂”。原本应该极为严谨、极为细致的人事程序,原本应该严格审核的种烟补贴申请、发放,在这里却成了“流水线”作业,而且还能以假当真、弄假成真,把造假做成了一门疯狂敛财的“生意”。
如此咄咄怪事之所以能发生,固然与其滥用权力、大钻空子有关系,但这么多审批环节、审查关口的失守,造假者如入无人之境,更凸显了监督管理上的盲区和空白。相关制度在“空转”,法纪的底线因为缺乏约束力而被一次次突破,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就必然滋生各种乱象,卢秀鹏的“造假敛财”不过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
其二,这个一把手的从政心态和价值观很有问题。为了能够得到提拔,不惜借钱举债拉关系、争选票。当上领导干部后,认为“回本”的时候到了,于是开始大肆贪污公款。审视其仕途历程,在卢秀鹏身上,看不到理想信念,也看不到宗旨意识,个人利益至上才是唯一信奉的人生之道。在这种扭曲的思想作用下,他才会把举债拉关系看成是一种“投资”,把造假敛财攫取的“腐利”看成是一种“收益”,在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的歧路上越滑越远。为官发财当两道,既然身为人民公仆,就不能谋取私利,更不能因私废公,这也是无数腐败案例所带来的警示。
俗话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还会有不少腐败分子被查处,各种各样的贪腐方式会曝光。但不管是“造假敛财”,还是别的什么,暴露的问题往往是相似的,需要采取的措施也是相似的。一方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从制度上加强监督约束,让不敢腐、不能腐常态化;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补好精神钙质,使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权力观,让不想腐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铲除腐败土壤、净化政治生态。(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