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造假骗官”盛行显露用人机制的弊端

  5月12日,洪永旺的名字出现在湖北省孝感市人民政府网站贴出的“中共孝感市委组织部干部任前公示告示”中,1984年出生的洪永旺拟任安陆市委副书记,提名为安陆市市长人选。不过,不到半个月时间,5月27日,有媒体发现洪永旺公示未通过,因为公示期间被举报年龄造假。2016年5月29日《搜狐网》 
  年龄时而加几岁、时而减几岁,像弹簧一样伸缩自如…… 如山西河津住建局原局长薛新民,被指11次篡改档案,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最大的1960年,最小的1969年,横贯整个60年代,而他自己的真实年龄是1967年。薛新民也被调侃是“弹簧年龄”。 其实,当前一些官员档案造假的何止是年龄? 为了谋取私利,谋得个人的升迁,近年来,“司机”当局长、“死刑犯”任开发区主任、“逃亡嫌犯”任党校副校长等靠档案造假当上干部的丑闻屡见报道。 弹簧年龄、虚假学历、注水履历、不实身份等干部档案造假问题也屡被曝光,被群众调侃为“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
   “挣面子、占位子、图帽子、捞票子”,干部档案造假背后都是利益的捆绑、驱动。为了达到提拔的硬性条件、多享受干部待遇,让履历更加耀眼等,是一些领导干部履历造假的原因。但笔者以为,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用人机制出了问题,用人机制的陈旧、刻板、脱离需求实际等弊端,促使一些人为了仕途的升迁,钻天打洞,用尽心机,在个人履历上疯狂造假。 在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学历、年龄、身份等门槛越设越高、越卡越严。公务员考录的学历要求基本是清一色本科以上,副科级干部提拔35周岁上以免谈,50多岁正是工作经验丰富的时候要退居“二线”,机关编制分工人、事业、行政等,能力再强却因编制不同不能晋升或任用……。应当说,随着许多公务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干部学历和年龄等是好事。某种程度上确是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工作活力,但如果简单地将学历和年龄等作为职务晋升的依据,显然是不科学的。 这是一种选人用人的形式主义,会扼杀许多真正的人才,会打击人们的进取心,使那些学历不高年龄偏大,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人员失去工作信心和工作动力。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干部把学历和年龄等当成步步高升的“垫脚石”、“踏板”,为了升迁不择手段地造假。这样的干部,能有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心吗?能有为群众解难题的能力吗? 
   干部造假档案遗害无穷。这些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者的人得到重用和提拔,必然造成用人失误,破坏社会公平公义。同时,干部的道德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社会道德的标准,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干部档案造假之风盛行,必然使社会的诚信、道德失范,动摇社会诚信的根基。 如何杜绝干部档案造假现象,笔者以为,除了加强干部档案的严格管理,并通过严厉的惩罚,让造假者“偷鸡不成蚀把米”。关键还要从创新干部选拔机制入手,通过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着眼于以实际能力选拔人才,任用干部。自古就有“英雄不问出处”之说。只有不拘一格、惟才是举,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才能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干部档案造假现象,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干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