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让“迎查专业村”无用武之地

笔者到基层一些地方调研时,曾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上级部门来检查,总是会被乡镇引导到一两个样板村去,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迎查专业村”。“迎查专业村”对于各种检查熟门熟路,村干部汇报得体,上级部门检查满意,乡镇干部面上有光,似乎皆大欢喜,可这样的应付方式让人不敢苟同。

检查的真正目的是全面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着力解决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营造“迎查专业村”这样的盆景却让检查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能够掌握真实情况,得出正确结论?

对于那些样板村来说,频繁的检查占用了村干部大量的时间,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为了集中力量培育看点、打造亮点,乡镇势必会将有限的物力财力向先进村庄倾斜,长此以往,村庄差距越来越大,将制约区域均衡发展。

上级部门把机械的考核评比视作检查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干部盯着排名看、围着分数转,政绩观错位,展示光鲜、遮盖不足的“迎查专业村”也就应运而生。纠正考核的“风向标”,要坚持真检实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奔基层、随机抽查,既看成绩又看问题,全面公正地衡量工作。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并重,立体客观地评价工作,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投机者不吃香。考核检查回归本位,“迎查专业村”自然就没有用武之地了。(陈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