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福建仙游的蔡襄是北宋名臣、一代书法大家。他为官37载,始终一心为民、公正清廉,后人称其“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他的书法“备尽众体称师表”,被苏轼推为“本朝第一”。蔡襄还十分注重教子育孙和移风易俗,留下的《论忠孝》《福州五戒文》针砭时弊、针对性强,自拟的“箴”“铭”短小精悍、隽永深刻。 详细
忠孝继世 廉义相传
捣衣课子
为官37载:"一身藏正气 两袖重清风"
宋嘉祜二年(1058年)七月,蔡襄第二次知泉州。上任伊始,便着力整顿吏治,惩治污吏奸官,对当时贪赃枉法的晋江县令、宰相章得象的侄儿章拱之“按以赃罪,作废终身”,百姓拍手称赞。
福州知府任上颁布《福州五戒文》,倡俭戒奢
北宋时期,福州社会风气欠佳,婚丧喜庆,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严重。蔡襄任福州知府时,针对这一陋习,撰写了《福州五戒文》等,作为法令颁布,要求百姓遵守。
"吾家素来以廉为吏",蔡氏一族清白传家
蔡襄胞弟蔡高在任上因救灾染疫而亡。蔡高家中清苦,县里人同情其妻程氏,募捐白金二百两为其夫办后事,程氏泣曰:“吾家素来以廉为吏,不可以此玷污吾君!”拒而不受。
蔡襄书法诸体皆精,被苏东坡推为“本朝第一”
蔡襄工书法,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苏东坡赞誉:“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置身仙游,拂面而来的不止有那来自碧水丹山的清逸,还有那湿润馨香的人文气息。仙游,这座兼具山水与人文之魅的古邑,每一角屋檐都诉说着一段故事,每一块青石都镌刻着一代青史。
忠孝须诚 迩代以旌赏劝其孝,爵禄劝其忠,则孝非天之性,忠非人之义矣。犹无耳目心腹,岂为人焉!乃亦若鹭白鸟玄,盖物之本然也。苟染而色之,何可长也?
婚嫁宜俭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未有婚姻之家不为怨怒。原其由,盖婚礼之夕,广糜费;已而校奁橐,朝索其一,暮索其二。
仁义处世 今欲为福,孰若减刻剥之心,以宽贫民,去欺谩之行,以畏神理?为子孙之计,则亦久远;居乡党之间,则为良善,其义至明,不可不志。
修德勿怠 鸡鸣为善,舜尧之徒。善之不足,德乃有余。根深则茂,途远而趋。汝之克念,其庶几乎!
勤学不懈 昼有白日而不惜兮,安尔而醉。夜有明灯而不擿兮,安尔而寐。为心果无求于善学兮,曷若安尔之无累。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林丰民
万家荔谱写忠孝
“荔谱流芳”是仙游蔡氏后人的骄傲,而更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是,家乡这片土地曾孕育了一位书法家、政治家、文学家蔡襄,其勤勉不怠的学风、清廉为官的品质,借由家训这一载体在蔡氏后人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