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登瀛文苑

粟裕三仓爱民轶事



   三仓地区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后,身为新四军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粟裕,在组织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经常深入民间,体恤下情,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营造了根据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为苏中抗日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鲁西黄杨树

   1944年初的一天,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的粟裕,在向全师连以上干部作抗战形势报告,警卫员将他的坐骑拴在一师指挥部鲁玉楼家门前的枇杷树下。
   待他开完会准备出发时,发现他的马把枇杷树下半部的树皮全部啃光了,露出了白白的树干。就在这时,鲁玉楼从外面回来了,粟裕一面向他检讨赔不是,一面拿出钱来赔偿。鲁玉楼见状,诚恳地说:“新四军为我们老百姓打鬼子,打‘二黄’,身家性命都不顾了,我的一棵树又算什么,明年再栽一棵就是了。”粟裕拉着鲁玉楼的手,坚定地说:“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新四军的规矩”。鲁玉楼幽默地说:“你们不是说军民鱼水一家亲嘛,自家的东西哪有赔偿的道理。”一席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粟裕笑着说:“亲兄弟,明算账,新四军的纪律可不能破。”粟裕还是掏出钱来赔偿了鲁玉楼的树款,并愧疚地说:“老乡,枇杷树皮被我的马啃坏了,我一定再给你补栽一棵!”由于当时买不到枇杷树苗,粟裕只好买了一颗黄杨树苗亲自栽到鲁玉楼家的门前。对此,鲁玉楼百感交集,他和周围的老乡们齐赞叹:“新四军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吴家桥水井

   骄阳似火,大地龟裂,茅草枯黄,河床露底。1943年入夏的两个月来,恁是滴雨未下未下。粟裕手拿蒲扇,伫立在司令部小院门前的凉棚下,凝视着远处叶儿打蔫的老槐树,眉头紧锁。一师驻地吴家桥四周都是盐碱地,没有一条淡水河道,根据地军民饮用水长期依赖河沟储集的天然水。如今,持续的干旱早已把河水蒸发殆尽。饮用水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给军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难,而且会影响根据地的稳固。
   “粟司令,吃饭了吗?”邻居周老汉拎着个木桶,气喘吁吁地来到门前,向粟司令打着招呼,“这老天爷是咋的啦,想让我们老老少少都渴死吗?”
   “周大爷,今天找到水了吗?”粟裕一面搬条凳子请周老汉坐下,一面接过木桶。只见桶内的小半桶水黄乎乎的,与泥浆差不了多少。周老汉接过凳子,叹了口气说道:“这日子恐怕是没法过了,本来地里的眼尖就重,这太阳一烤,玉米都枯死了这归天,这两天,我这一辈还是头一次看到。”
   粟裕递过蒲扇,亲切地说:“大叔,您见多识广,看看有没有法子解决眼前这个困难?”“办法倒是有,就是要挖井。”周老汉擦了擦汗,边扇扇子边抱怨:“可前几天,我们几个人挖了老半天,也没挖出一点点甜水。”
粟裕听罢,随即吩咐警卫员把炊事班班长老李叫来,老李刚到,粟裕就问:“你会挖井吗?”老李说:“以往行军打仗没有水时,也挖过,可这黄海之滨挖口甜水井恐怕不容易啊!”
   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行人几个来回走下来,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了。正当大伙儿几乎失望之时,粟裕忽然像见了宝贝似的说:“那儿可能有谁。”大伙儿定睛一看,不远处的洼地里玉米绿生生的。对呀!其他地方庄稼枯黄,这儿却长势旺盛,没水哪能这样。大家顿时开了窍,不等粟司令命令,立刻拥上前去,你一锹,我一铲地挖开了,没多久,水就冒出来了。老李一尝,乐疯了似的喊道:“粟司令,甜水,甜水呀!”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子传了开去,整个村子沸腾了。正当大家沉浸在喜悦中时,粟裕已抽身回到司令部,命令警卫排全体战士,寻找杂草茂盛处挖井。一声令下,军民齐动,只花了半天时间,便在桥南、桥北、桥西南、吴家桥和司令部附近挖成了5口10米深的水井,口口见水,滴滴甘甜。
   晚上,粟裕晚饭还没吃好,周老汉便沏来一杯茶,乐滋滋地说:“粟司令,你肯定是菩萨下凡,不然你怎么一急,地下就生水了呢!”

   一碗荷包蛋

   1944年深秋,粟裕的指挥部因作战需要迁移到三仓东南的兰路址小街王守仁家中。邻居陈大娘,是一位孤寡老人,基本丧失了劳力。粟裕得知后,吩咐警卫班,经常派人帮助陈大娘挑水扫地,料理日常生活。陈大娘乐开了怀,脸上总是挂着惬意的微笑。
   一天早晨,北风呼啸,气温陡降。粟裕刚走出院门,便被迎面扑来的寒风打了个正着,好冷,粟裕立即在院中做起了暖身活动。老李向往常一样,担完水,开始打扫院子。粟裕见状,立即抢过扫帚说:“让我暖暖身子,你去陈大娘家,帮助老人挑水打扫。这么冷的天,老人家行动肯定不方便。”
   一会儿,老李回来报告说,陈大娘病倒了。“看看去。”粟裕立即带上老李和王守仁,来到陈大娘家中,只见陈大娘蜷缩在被子里,不停地咳嗽。听到动静,陈大娘转过身来像看个究竟,见是粟司令来访,便挣扎着坐了起来。看着老人干瘦泛黄的面颊,粟裕心里一紧,赶忙扶老人家躺下,并关切地问:“大娘,吃了吗?”陈大娘止不住咳嗽,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有两天没吃饭了。
   回来后,粟裕掏出生活费,让王守仁买几只鸡蛋,做成荷包蛋。王守仁心里纳闷,粟司令历来节俭,今天咋就奢侈起来了呢?不一会儿,王守仁端来荷包蛋,粟裕让他赶紧给陈大娘送去。
   王守仁来到陈大娘家时,老李正领着一位医生在为陈大娘看病。听说粟司令送来荷包蛋,陈大娘感动得老泪纵横,她拉着王守仁的手,哽咽着说:“守仁啊,那些国民党的兵对我们不打不骂,就算是天大的造化了。粟司令,新四军这样关心我们穷人,我活到六七十岁还是第一次碰到啊!这可是我们的福分哪!”